楊平不想大家熬夜,這項工作很重要,但是絕對不是很急迫,沒必要犧牲健康來縮短這十幾個小時的時間。熬夜不僅損害健康,還會使這項精細的工作出現差錯。人在精疲力竭的時候,注意力肯定下降,很容易放過一些圖片的細節。
第二天,這項工作繼續,一直持續到晚上,一共人工閱圖12000張,有27張被認為受到病毒的感染,但是經過楊平與張志偉教授的復核之后,被認為這27張是誤判,這些圖片上的腫瘤細胞也沒有受到病毒感染。
人工識圖的結果是12000張圖片里面,沒有一個腫瘤細胞被感染。
那么識圖軟件有沒有問題呢,經過使用原來的圖片對試圖軟件進行測試,試圖軟件完全沒有問題,那么這次試驗出現的反常數據是事實。
人工閱圖與軟件閱圖結合起來,這次的實驗腫瘤細胞沒有一個細胞被感染,說明要么感染率為零,要么感染率極低,導致采集樣本根本采集不到陽性的樣本,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為什么會這樣?
楊平將所有實驗團隊成員召集起來開會討論。
“我們采用的k病毒與前幾次實驗是一樣,現在出現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一、k病毒沒有到達目標就被人體免疫系統干掉了;二、k病毒失去了感染腫瘤細胞的能力。”張志偉教授分析道。
陸小路同意這個看法,他經過一番琢磨后說:“這兩種情況不管是哪一種,要么k病毒出現了變異,對抗免疫系統的能力或者感染腫瘤細胞的能力都降低或喪失;要么人體在幾次實驗中獲得了某種對付它的能力,比如針對它的免疫殺傷能力增強,或者腫瘤細胞發生某種改變,可以拒止這種病毒。畢竟k病毒是經過基因修改的病毒,穩定性不一定很好。”
楊平點點頭,大家分析得沒有錯,說來說去都是這個問題,現在就是要如何來查清楚究竟是哪一種情況,又怎么來解決問題。
“圍繞剛剛大家提出的問題,我們要拿出一個詳細的方案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比如:病毒結構分析,看看它是不是變異?實驗者體內的抗體檢測,看看是不是產生了針對這種病毒的特異性抗體?腫瘤細胞的結構分析,看看是不是腫瘤細胞具備某種針對它的逃逸或保護機制?”楊平說。
圍繞這些問題需要做大量的細致的工作,所以科研是一件艱苦的工作,當你認為快成功的時候,其實是錯覺,最后發現整個實驗是錯誤的。當你認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時候,其實是鉆進一個死胡同。
如果在實驗者的體內已經出現一種高效的抗體,這些抗體識別k病毒后,然后將病毒給團團圍住,擋在人體細胞外面,病毒入侵不了細胞,不能繁殖,慢慢的就會逐漸的分解,這是人體免疫系統對付病毒的慣用手段。
為了弄清楚抗體問題,只能抽取思思體內的血液檢查k病毒的抗體,為了檢測抗體,必須開發出一套檢測抗體的方法和對應的試劑。
這就需要與銳行公司的研究合作,銳行公司現在有專門生產診斷試劑等產品的分公司,有一批專門從事診斷產品研發的研究技術人員,為了讓診斷試劑開發更加順利,楊平讓三博醫院的檢驗科也參與,病原體研究、診斷試劑研究和診斷臨床三者結合起來進行研究。
這只是一個方面的研究,還有腫瘤細胞的結構分析,k病毒結構分析等等,接下來的工作非常麻煩,沒有極高的熱情根本無法進行下去。
這次試驗的轉折究竟將實驗帶向哪里,楊平現在也說不清楚。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