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這些攻擊異常細胞的手段,所以k是近年來應用研究和臨床醫學實踐中最先進的領域,其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臨床應用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但是,k細胞療法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k細胞在缺乏細胞因子支持的情況下壽命短,導致體內持久性有限。但是現在也有一些方法來克服此缺點:如使用細胞因子裝甲;car的結構優化;其它一些基因改造等等。”
“如果將k因子嵌入到nk細胞里,那么nk細胞的很多缺點可以得到非常好的避免。”
在座的研究員大多數是博士,博士的知識不是廣,而是在某個領域的學識非常深,這種深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觸得到的,參與討論旁聽的碩士和本科生現在已經是一頭霧水,每一個字都能夠聽懂,但是聯系起來是什么意思,他們完全不知道。
“從理論上來說,將k因子嵌入到nk細胞后可以讓nk細胞獲得一副前所未有的強悍裝甲,提高它的生存率,而且可以對腫瘤細胞進行精準識別,但是k因子一旦整合nk細胞內部,它根本無法釋放。”陸小路提出自己的見解。
楊平理解他的擔心,k因子有兩個殺手锏,一是可以精準識別異常細胞,二是可以啟動這些細胞的凋亡程序,k因子與病毒整合時,病毒可以帶著它進入腫瘤細胞內,然后它在細胞內可以發揮功能,啟動細胞凋亡程序。
現在讓它與nk細胞整合,nk細胞不可能進入腫瘤細胞內,它只能在細胞外,這樣k因子能夠發揮作用是個未知數,單獨的k因子能夠發揮作用,但是與nk細胞整合就不一定能發揮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
“不用擔心,即使它不能發揮殺死作用,只發揮識別作用,這種整合的價值也是非常大,而且它可以給nk細胞提供裝甲,延長nk細胞的生存期,有這兩點就足夠了,nk細胞本身可以釋放自己的一些因子來啟動腫瘤細胞的凋亡,所以我們不需要困在原來的固有思維里。”楊平告訴陸小路。
陸小路想了想,確實,剛剛自己的思維還是停留在k因子與腺病毒結合的實驗上,因為腺病毒沒有啟動腫瘤細胞凋亡的能力,但是它有感染腫瘤細胞的能力,所以必須利用k因子來殺死腫瘤細胞。現在k因子與nk細胞結合已經完全不一樣。
“既然這次實驗失敗,思思的實驗暫時停下來吧。”宋子墨建議。
楊平點點頭:“暫停。”
這種高端討論只能局限在少數幾個人,其余人都是云里霧里,只恨自己讀書少,竟然聽不懂幾句話。
散會后,楊平在辦公室,用一張白紙上開始畫圖,嘗試著k因子與nk細胞的之間各種組合,有時候,思維必須用圖畫來表示,文字根本沒法表達,比如k因子與nk細胞的嵌合,究竟嵌合在哪里,怎么嵌合,要畫出它們的簡單的基因圖譜,這種情況沒辦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對科研工作來說,圖像思維非常重要。
知識的海洋無邊無際,一個人能將一個狹小的專業范圍的知識真正弄懂,就能夠取得出色的成績,要是有人能夠在弄懂的基礎上取得那么一點創新,那這個人就是獲得諾貝爾獎的水平。
楊平將這些醫學知識幾乎全部弄懂了,所以他利用這些知識進行創新就相對來說比別人容易。比如k因子與nk細胞的組合,就需要跨越好幾個專業,必須將這幾個專業弄懂。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