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在干細胞、基因、遺傳學領域要有所成就不可能繞開空間導向基因,就像以前在生物學領域要有所成就,繞不開細胞學說一樣,細胞學說是現代生物的基礎理論,空間導向基因理論也是未來生物學的基礎理論。
這就是為什么這么多頂級學者對楊平如此尊敬的原因,他們深知這項科研成果的價值,所以才會趕來參加婚禮,與其說來參加婚禮,倒不如說是借此機會來拜見楊平,向楊平請教空間導向基因理論的相關問題。
在小李的帶領下,參觀團的成員帶著一路的震撼與反思終于來到實驗室,當然,他們也會反思自己國家為什么不能將實驗室與臨床科室放在同一棟樓。
其實楊平的科研成果與實驗室與臨床科室是否在同一棟樓一點關系都沒有,只是現在三博醫院房子有點緊張,所以只能擠在一起,等到新的大樓建立起來,實驗室當然要單獨放在一棟。
不過這些參觀的學者不這么想,他們在想,實驗室與臨床科室放在一起,可以加強兩者的溝通,這也是楊平成功的原因。
在實驗室人工培養出來的各種肌肉擺在透明的玻璃罩里,參觀者的眼睛幾乎已經貼到玻璃上,希望可以看清楚里面肌肉的細節。
他們不敢相信,這些肌肉是人工培育出來的,不僅有肱二頭肌、股四頭肌,還有各種其它肌肉,幾乎應有盡有,現在三博實驗室對肌肉的空間導向基因研究非常透徹,培養肌肉就像做面包一樣簡單,只不過成本非常高昂。
這些肌肉就像陳列面包一樣,各位學者不禁嘖嘖稱奇,曾經大家的夢想不就是這樣嗎?使用一個干細胞培育出想要的器官,現在雖然只是走出一步,但是終歸已經邁出去了一步,而且這一步將是人類醫學的一大步。
如果以前還會有人懷疑這個理論的真實性,現在沒人會懷疑,它的實踐應用成果已經擺在這里讓大家參觀。
為了讓這些學者獲得更加真實的體驗,唐順允許大家戴手套伸進去拿出肌肉近距離觀察和觸摸,大家紛紛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拿出肌肉,捧在手心里里仔細觀察,鼻子差點碰到肌肉。
這可是貨真價實的肌肉,與人體身上的肌肉一模一樣,不是那些使用3d技術打印出來的“肌肉”可以相提并論的,3d打印出來的肌肉只能說形似神不似,照貓畫虎。
實驗室的研究員全都是年輕人,平均年齡三十出頭,李維斯先生看著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心里不免感嘆,自己真的老了。中國的科研實力未來不可估量,他們代表著未來。
不僅如此,李維斯從下飛機一路走來,他看到的是潮氣蓬勃的中國,與他們國家的老氣橫秋死氣沉沉比較起來,中國的顯然是活力四射。
現在實驗室年輕的團隊再次讓他感受到這種差距,他不禁從內心對這個國家萌生一種敬意,這種敬意是以前沒有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