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診后的第三天,徐主任打來電話,患者開始出現高熱,最高燒到39.5攝氏度,現在已經陷入昏迷。
徐主任很是為難,經驗性治療究竟是否繼續,萬一出問題,最后患者出現生命危險,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這樣治療,很容易惹上麻煩。
所以其實醫生也有戰略能力的差異,高明的醫生能夠在戰略上把握正確的方向,而普通醫生處理患者毫無戰略規劃。
楊平再次將這個小男孩的病歷調出來,他要重新研究這個病例,大致梳理一下整個過程。
患兒童永謙,男,14歲,無明顯誘因出現抽搐一天入院,入院后發作數次抽搐。
今天開始發熱,最高體溫達39.5c,伴頭痛、頭暈,突發昏迷,伴抽搐數次,每次持續1-2分鐘,表現為四肢強直,呼之不應,伴小便失禁。
最近的一次體格檢查:體溫39.5c,呼吸48次/,心率98次/,血壓90/62hg,淺昏迷狀,四肢末梢涼,皮膚呈花紋狀,呼之不應,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約4,雙側對光反射靈敏,四肢呈強直狀,全身無皮疹。患者頸軟,無抵抗,呼吸困難,可見吸氣三凹征,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口唇無發紺,咽充血,雙側扁桃體不大,雙肺呼吸音粗,雙肺可聞及干啰音,心音有力,律齊,無雜音,腹平軟,肝脾無腫大,腸鳴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張力高,導尿管通暢。
實驗室檢查結果楊平也瀏覽了一遍:白細胞12.60x109/l;紅細胞4.62x1012/l;血紅蛋白125.00g/l;血小板:187.00x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89.70%;淋巴細胞百分比2.90%;單核細胞百分比7.30%;紅細胞沉降率18/1h;凝血酶原時間15.4s;凝血酶原標準化比值1.38;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19.6s;凝血酶時間11.5s;丙氨酸氨基轉移酶12u/l;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21u/l;ast/alt比值1.62;總膽紅素17.0μol/l;直接膽紅素7.9μol/l;間接膽紅素9.6μol/l;總蛋白67.8g/l;白蛋白42.5g/l;球蛋白25.3g/l;鉀3.21ol/l;鈉132.0ol/l;肌酸激酶640u/l;肌酸激酶同工酶30u/l;乳酸脫氫酶340u/l。
影像學檢查:ct(腦平掃)提示腦回稍增寬,腦溝稍變窄,考慮腦水腫可能。磁共振成像(腦平掃+腦磁敏感成像)提示右側頂葉腦溝t2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稍高信號影,結合病史考慮腦膜炎改變可能。
綜合這些檢查結果,楊平現在完全可以自己的判斷是對的,遺傳性疾病怎么會發燒呢?所以他還是存在感染性疾病,只是暫時沒有找到病原體。
當時這種中樞神經感染癥狀不典型,處于起病狀態,所以容易被癲癇發作掩蓋,現在中樞神經感染癥狀已經十分明顯,即使沒有病原體證據,也可以憑借臨床癥狀下診斷。
當時按原發性阿米巴腦膜炎治療多么正確,如果不是當時爭取這兩天時間,現在患者的死亡率是97%。
所以不管現在是不是阿米巴感染,肯定要按這個病來治療,就算錯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一旦錯過治療時機,那將是追悔莫及。
“繼續進行經驗性治療。”楊平給出自己意見。
抗阿米巴治療才兩天,怎么可能看出是否有效呢,
至于他的癲癇癥狀與他外公那邊的患病者癥狀很相似,結果沒出來之前,暫時對癥處理,這里面就有輕重緩急的問題,現在抓住的重和急。
徐主任有楊教授的支持,膽子也大了很多,她現在除了對癥治療之外,完全按照阿米巴腦膜炎來治療,繼續原來的治療方案,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使用這種經驗性治療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家屬的理解。
在醫學上,很多時候不是論心,不管你出發點是什么,結果這樣,你就是有責任。
好在患者家屬比較理解,很信任三博醫院,他父母同意徐主任的治療方案,再加上楊平的支持,徐主任也沒什么障礙。
下午,徐主任又打來電話,顯得異常興奮,她告訴楊平:腦脊液檢查低倍鏡下發現有阿米巴原蟲樣運動體;轉高倍鏡鏡檢,見活躍偽足運動滋養體數個;覆以蓋玻片,滴加香柏油,油鏡下濕片觀察,清晰可見阿米巴滋養體偽足伸出、內質流入等運動狀態。滋養體體積約為10~35μ,橢圓形、狹長形或不規則形,胞質內有空泡或收縮泡及大小不等顆粒,可見細胞核1個,核仁粗大致密,無染色質粒。
徐主任一口氣一字不漏將腦脊液涂片檢查的結果在電話里甩出來,說明當時大家的決定是對的,要是沒有按照經驗來用藥,很可能這個患者就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最后死亡。
現在在最佳時機用上最合適的藥物,患者完全有可能活過來。
經過治療的第五天,患者病情開始好轉,其它癥狀都好轉,唯獨癲癇還是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