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是教授給我的問題,我們研究的童永謙課題遇到麻煩,他母親攜帶患病基因的x染色體已經通過檢測證實不是來自他的外公,既然不是來自他的外公,那么就一定來自他的外婆,這樣可以推斷,他外婆的x染色體上也攜帶同樣的患病基因,所以這個患病基因不是從他外公的y染色體上脫落的。”
“這樣一切真相大白,童永謙外婆那邊整個遺傳譜系得到解釋,而且滴水不漏。”
“我們的y基因與x基因進行重組的猜測遭到毀滅,真是可惜。”
“當時我向教授匯報的時候,教授看完我給他的基因檢測資料就拋出這個問題,而且說等我弄明這個問題再去找他,他說這個問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高深的邏輯問題。”
小五從頭至尾將這個問題拋出的背景說出來,免得沒頭沒腦讓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聽說是教授拋出的問題,大家放下手中的工作,全部聚集過來,想聽聽究竟是什么高深的問題。
張林端來給宋子墨一杯水,小五站在他后面幫他按摩松解肩部的肌肉,宋子墨喝一口水,慢悠悠地說:
“這是教授提出的問題!
那看來不是這么簡單,既然是邏輯問題,那就要從邏輯的角度認識。
也就是不要用普通的思維來對待一張x片,而是用一個科研工作者的思維來對待一張x片。
所有x片上承載的信息都不是直接信息,而是經過轉換的二次信息。
它只是利用x線對密度不同的物質的穿透性差異來形成圖像,任何圖像形成的基礎都是某種差異,將某種差異轉換為光線與色彩的差異,最終形成圖像,如果沒有光線和色彩的差異就不可能形成圖像。
既然x片上承載的信息是二次信息,那么它存在轉換的風險,在理論上,轉換的時候就一定會存在信息的丟失或扭曲,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信息失真,這種失真在信息轉換過程中一定會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于十字路口的紅燈,你看到的是紅色,而紅綠色盲患者眼里看到的紅色卻可能是暗色或黑色。
那你說那個燈究竟是紅色還是黑色?
紅色的光波形成人的視覺感知,經過復雜的視覺通路,簡單來說,外界光線通過眼睛的角膜進入眼內,經過瞳孔和晶狀體的折射作用,最終聚焦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上的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接收光線形成的物像,將其轉化為神經沖動通過視神經傳遞至大腦;視神經將信號傳輸至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最終在大腦形成視覺感知。
他的起點是紅色光波,終點是大腦皮層形成的感知。
也就是最終在你和色盲患者眼里都是一種大腦皮層的感知而已,那你說紅色是對的,還是黑色是正確的?
正確與否的標準不過是統計學上的多少來判斷,因為絕大多數人是正常人,他們看到的是紅色,所以,以這個大眾感知為標準,符合的是對,不符合的是錯誤的,所以色盲患者看到的黑色就是不對的。
如果反過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是色盲,極少數人是正常人,那么答案自然也反過來,他看到的就是正確的,你看到的就是錯誤的。”
“這就是用科研的思維來看待一張x片。”
宋子墨說完之后,周圍的醫生大眼瞪小眼,所有的眼睛里是一片茫然,他不得不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