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說:“我們新的實驗室最好建在香港。”
“為什么?”
“因為香港是中西結合的城市,它的國際化程度非常高,英語的普及很好,實驗室建設在這里,可以很好吸引國際人才,一些歐美頂尖科學家來我們內地城市工作會很不適應,文化、語言等等,都是大問題,我們要吸引歐美頂尖人才,一定要好好利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我想將這個實驗室作為建設在香港的第一個實驗室,然后管理模式采用歐美的先進模式,在科研管理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還是領先我們,學習他們才能超過他們。”
楊平分析給唐順聽。
唐順的思維已經具備全球視野,他點頭贊同:“美國為什么能夠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其實語言和文化是很重要的方面,在語言方面,它是英語,在文化方面,它是移民國家,所有世界上頂尖人才去了不會難以適應。我們在吸引全世界的人才方面很難超過他,但是香港這個城市具備中西合璧的特點,如果能夠好好利用它的優點,將實驗室建在這里,可以吸引大量國際頂尖人才為我所用。”
這是一步很好的棋,如果要吸引世界頂尖人才,將實驗室建設在內地,語言和文化差異,很多國際頂尖人才會望而卻步。
其實這些年隨著我國發展,我們的科研環境在世界上已經非常好,資金充裕、設備先進,很多世界頂尖人才有來中國的想法,但是顧慮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最后放棄。
現在將實驗室建設在香港這座國際化城市,情況會好很多,很多世界頂尖人才會往這里跑,發揮香港的特殊性,讓它成為國家吸引世界頂尖人才的基地。
“這是第一個實驗室,我們探探路,如果吸引世界頂尖人才效果很好,我們以后可以建設第二座,第三座實驗室,建設更多的實驗室,讓世界人才為我們國家服務。”楊平可遠遠不止這一個實驗室,他有一個更大的計劃。
“這是我從公開的信息中挖掘整理的,有好幾位科學家很適合來我們實驗室。”楊平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筆記本紙遞給唐順。
這張紙上記錄著這些科學家的個人信息,有德國的,有瑞典的,有美國的等等,有華裔,也有歐美人。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招來,但不試試怎么行。
“在香港的實驗室也要掛上我們南方醫學科學院的招牌,我們以后不只是幾個實驗室的規模,而是要發展成一個強大的醫學科研體系,以后要慢慢建立很多實驗室。”楊平輕輕地敲打桌面提醒唐順。
教授果然才是真正的時間大師,這又是什么時候收集的資料,這要花不少時間吧,光是查資料就得花很多時間,這段時間也沒見到教授找哪個博士幫忙去查資料。
這一切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教授真是一個精力充沛的男人,唐順自愧不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