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一些專業的輔助檢查也可以幫助鑒別,但是任何輔助檢查都不能替代醫生的查體。
她們這樣爭吵,水火不相容,是否與體內的某些生化物質有關,比如某些激素的分泌,是否有一定的關聯性,等等。
見楊平并沒有受到姐妹兩的爭吵的影響,這對醫生夫妻才放心下來。
反而楊平擺擺手,制止孩子媽媽去努力平息她們的爭吵,他的意思是讓她們自然爭吵,楊平想看看她們在爭吵中的反應,除了心理上的反應,他還想看看生理上的反應,比如心率、血壓、呼吸等等變化。
“從她們出生開始,我們就想分開她們,我們看遍了美國和歐洲的醫生,所有人都建議不要手術,因為這樣共存其實可以健康地生活,但是手術風險極高,他們的顱底和頸椎聯系在一起,沒人可以分離腦干和延髓,即使最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也做不到,我相信他們的話,因為我自己就是神經外科醫生,我認為,我無法做到。”孩子的父親在旁邊說起就醫史。
“即使冒著生命危險我也要做手術,我一天都不想跟她呆在一起,醫生,現在就手術吧。”
“是的,我一秒鐘都不想和她一起,醫生,你現在就用鋒利的手術刀劈開我們。”
“我要出去散步,她卻要看書。”
“我不喜歡聞花生醬的氣味,她偏偏喜歡吃花生醬。”
“我討厭榴蓮,你為什么還吃那糟糕的東西。”
“我吃什么為什么要考慮你的感受,我不能夠獨立地決定吃什么,那我還能決定什么。”
“我也是,所以你不要干涉我,我而不干涉你,我們互不干涉,好嗎?”
只是安靜一會,她們又吵起來。
好在這是單間病房,否則跟她們同病房的患者哪受得了這種氣氛,她們爸爸媽媽也是習慣了,沒辦法。
“她們的性格、愛好完全相反,她們天生就是一對矛盾體,沒有辦法,我們已經習慣,我們總在不斷調節她們的矛盾。”孩子媽媽苦笑著。
孩子爸爸聳聳肩,露出無奈的笑容:“她們還在搖籃的時候就開始互相攻擊,真是一對讓人鬧心的寶貝。”
楊平此時想到一個絕妙的中文詞匯:冰炭通爐。
本就是典型的冰炭同爐,兩個如此水火不相容人居然是連體姐妹,世界有時候真是奇妙。
“她們在學習上有什么差異嗎?比如對各種科目的喜好程度?”楊平很想問問,因為他們如此迥異的性格,是否存在解剖上的原因。
比如腦組織某些部分聯系在一起,他們這一部分會爭奪血液供應,發育可能相對不是很好。而另一邊不存在這種情況,所以相對來說,各自的另一邊都發育得比較好,而發育得比較好的部位正好是鏡像部分,所以這種解剖上的因素可能導致兩人性格的迥異。
“你問得太對了,她們恰恰相反,一個喜歡文學藝術,一個喜歡數學物理,一個是慣用手是左手,一個慣用手是右手,一個喜歡看球賽,一個卻喜歡看唱歌跳舞的節目……”孩子的父親介紹道。
還真是這樣,這可能真的與大腦的解剖上的差異有關,她們各自發達的部位不一樣,一個右側半球發達,一個是左右半球發達,剩下的那個半球就是兩人聯系的區域,可能都是欠發達部位。
其實從她們的顱腦ct和mri影像圖片上也能技術這一點,發達的區域溝回深一些,不發達的溝回淺一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