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說得頭頭是道,在場的醫生們無不有些想法,還是研究所好,要是能夠去研究所,他們肯定也能做出一些成績。
連張林這樣的人都專家了,他們肯定只會做得更好,大家都是這么想的。
以前張林和小五在醫院的口碑不是很好,小五嘛,大家都認為因為他是楊平從市人民醫院帶過來的小弟,所以才能進研究所,三博醫院比他厲害的有一大把。
而張林,也只不過初期給楊平干活打雜,所以根本一起進了研究所。
這兩人都是沒本事的關系戶,這就是以前他們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可是大家沒想到,當初研究所草創時期,也沒誰愿意去。
現在的張林小五不一樣了,從《拉鉤外科學》,到破解遺傳學方面一個難題,他們現在是貨真價實的專家,連現在的談吐都不一樣,有專家范。
“在兒科的時候做了基因檢測,遺傳學基因測序是陰性的,沒有找到致病基因。”白主任親自來回答。
張林問道:“如果沒有找到致病基因,恐怕我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問題---在沒有找到致病基因位點,對因用藥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治愈這種疾病,只能采用對癥治療。”
所謂對癥治療,就是指標,而對因治療,也就是治本。
“目前我們正在維持對癥治療,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和磷酸鹽類,至于糖皮質激素和腫瘤壞死因子-a拮抗劑,我們暫時沒有使用,覺得還是慎重一些,等討論之后再說。”白主任說得非常穩重。
基因檢測為陰性,那么治療上非常棘手,因為找不到治本的目標。
“找不到致病基因并不表示沒有致病基因。”張林語氣認真嚴肅,就像一個資深專家經過慎重思考做出的回答。
全場所有醫生一片嘩然,果然是研究所出來的人,見解就是不一樣。
“完全有可能她攜帶致病基因,只是致病基因屬于未知基因,暫時沒有在人類的疾病基因信息庫里存在,這個基因庫也是動態更新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基因檢測不過是將患者基因與基因庫信息去對比,通過對比找出致病基因信息。”
此言一出,再次引起嘩然,張林能有如此見解,他的思維已經眾人之上。
楊平也是微微一笑,小五和張林資質普通,但是他們的努力楊平也看在眼里,雖然他們身上各有缺點,比如小五喜歡油腔滑調,張林愛吹牛裝逼,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共同特點,不眼高手低,從小事做起,從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起,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而且能夠堅持,無視周圍人的輕視和嘲笑,勇于做自己的事情。
楊教授還沒出手,研究所的張林已經將哲哲病例討論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我建議重新分析基因測序報告,不是按照現有診斷手段過一遍,而是將外顯子測序報告重新分析,對每一個出現變異的位點,進行更加細致的篩查。”張林手里拿著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