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昨天是什么日子,急診科這么猛,沒一個輕松的病例。”
''我也納悶,昨天怎么回事。”
大家議論紛紛,交班前難得有空討論一番,放松放松,不過嘴上聊著天,他們手上的活沒有停。
“大家的醫保病例注意一點,有些診斷和治療都不怎么規范,整改的意見我已經打印出小紙條夾在病例里,不需要整改的也有合格的小紙條,沒有小紙條找我。”
一個戴著圓圓的黑框眼鏡的女醫生風風火火地進來,她是科里的醫保專員全曉慧博士,新來不久,從事臨床工作之余,兼管科里的醫保事務。
自從推行drg付費之后,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都要符合相關醫保政策,否則有些會扣費,有些會被醫保拒付,所以對醫保規則的熟悉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容易干活被扣錢。
推行不久之后,很多醫院不適應,不過三博醫院適應挺快的,經過夏院長推行的幾輪學習,醫生護士全部熟練掌握了新的醫保政策,然后每個科室再配上一個極其專業的醫保專業,基本上不會出現因為不熟悉規則被扣錢或拒付的事情。
大家紛紛打開病歷夾找小紙條,全姐姐的紙條非常細心,指出了哪些診斷不符合醫保規范,可能因為診斷問題而少得分,又怎么改進,哪些用藥不符合醫保的要求,并給出了符合規范的替代藥物。
雖然繁瑣了一點,但是醫保的管理終歸要從粗放型到精益型邁進,隨著社會發展,這是必然,適應也好,不適應也好,這是趨勢。
早交班之后,全博士對大家又開展了十分鐘的醫保學習,政策其實很重要,不懂政策的干完活還虧錢,所以有些醫生很難受。
一些醫生也私底下開始聊起這些新政策,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夏院長也說過,任何改革總會有一些人不滿,不能因為不滿就放棄改革,一項改革究竟好不好,要看是否符合絕大多數人利益。
楊平也不是很懂這些,他也只是聽聽大家的議論,全博士將大家議論記錄下來,她好檢查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改進的地方,她建議大家一定要盡快適應規則。
“drg付費稍不留神就被扣費或者拒付,感覺挺心累的,治病的同時時時刻刻要去注意drg付費的細則。”
有人提出來。
全博士說:“這是習慣問題,習慣就會,以后大家要培養自己的精益化意識,改掉以前的粗放習慣。”
其實這是這么回事,養成習慣就好了,哪有那么多事,楊平想。
提到醫保,全博士又向楊平匯報了科室集采耗材的消耗進展,其實這些都是宋子墨管,但是楊平是主任,全博士必須象征性地向他定期匯報,讓他知道醫保方面的動向。
“你說集采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很多大咖現在說集采的耗材質量很差,我們平時用著還可以,也沒有看出怎么說很差。”
“怎么說呢,立場不同,看問題的重點自然不同,對病人來說,以前一個支架幾萬元,現在幾百塊,你說好還是不好,對醫生來說,你又說好還是不好?”
“集采雖然降低了成本,大多數質量肯定是可以保證的,少數出現質量下降也是可能的,但是以后這方面可以慢慢改進,以后總會解決這個問題,任何事情有優點和缺點,不可能面面俱到,這需要看哪方面是主要的,總的來說集采肯定是好的,大大降低了醫療費用,給患者經濟上減負還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