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
得到周辰的授權后,邵敬文也就放心了,“你這兩天想個筆名,想好了之后告訴我。”
“好。”
邵敬文把胡珂叫了過來“小胡,這兩天,你先帶秉昆熟悉一下我們雜志的具體事務。”
“好的,主編。”
胡珂應了一聲,然后就帶著周辰先選了個辦公桌,緊接著又跟周辰介紹起他們的具體工作和流程。
這一整天,周辰都沒有參與工作,而是跟著胡珂熟悉出版社的情況。
胡珂今年三十一歲,是他們之中除了周辰之外最年輕的,還沒有結婚。
三十一歲還沒有結婚,在這個時代算是比較少見的。
不過胡珂卻是個非常健談的人,為人也很熱情,帶著周辰在出版社的大樓上下熟悉,也給周辰介紹了不少人。
比如后勤部,印質部等等,看得出來胡珂在出版社的人緣關系不錯。
周辰在國企和私企都做過,更是做過多次私企頭頭,企業里的頭頭道道,他非常熟悉。
即便是現在的六十年代末,但很多東西還是能看到未來的影子,熟悉起來自然是非常迅速。
再加上個人強大的記憶力,但凡是胡珂介紹的人,他基本上都記了下來。
以后都是一個出版社的同事,低頭不見抬頭見,不求跟所有人處好關系,但也要盡量不得罪任何人。
一晃幾天過去,周辰已經熟悉了自己的工作流程,工作不算很忙,但事情也比較多。
因為他剛來,所以邵敬文并沒有給他安排太多的工作,主要就是讓他負責稿件文章的初審和校對,找出錯別字錯句等等。
除此之外,邵敬文最大的期望就是,讓他自由發揮,寫出更好的文章和詩歌。
為此,邵敬文還專門給周辰找了不少出版社珍藏的書籍文章,供周辰,閑暇之余,也教導周辰注意事項等等。
出版社距離電影院不是一條路,所以周辰也不可能天天繞遠路去找鄭娟,只是隔三差五的去一趟。
在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金土地雜志上發布后,立刻在江遼省文壇引起了巨大轟動,隨后就以極快的速度被其他雜志報紙刊登,在全國范圍內流傳。
周辰還是低估了一首好詩在這個年代的影響力。
尤其是這個特殊的年代,因為學校已經不再招生,對很多學生和文人來說,不能聚集在一起探討學問,就是一種煎熬。
這個時候忽然出現了一首好詩,自然會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而這首詩的作者周辰,也迅速的成為了文學界的名人,尤其是在江遼省地區,周辰更是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很快,周辰就在江遼出版社干了一個多月,并且拿到了他的第一份工資,53元。
在這53元當中,26是工資,其余的27則是潤筆費。
除了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周辰后續又發表了幾首詩,雖然不如那一首,但出版社還是給了一筆不低的潤筆費。
一個月拿到53的工資,在這個年代,絕對是非常高的水平,比起一些重要干部都要多。
除了現金,出版社還發了糧票,布票和肉票,以及兩張工業卷。
這些票卷可都是好東西,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幾個月,周辰吃到肉的次數真的是屈指可數。
經常吃肉的話,不覺得肉是什么好東西,可長時間不吃,那種懷念的滋味就特別的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