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他來京要確定紅星鋼鐵集團下一步在遼東的工業布局,以及對未來的發展規劃。
紅星鋼鐵集團如此龐大的體量,又涉及到了這么多的工業類別,早已經不是曾經的小卡拉米了,有資格站在c位抬手比個耶了。
最后,胡可代表遼東工業要同紅星廠維系好現存的關系,準備同李懷德見面談一談。
他作為遼東工業管理局的掌舵人,要向紅星廠發出積極的信號,支持并引導紅星鋼鐵集團加大投資力度,加快發展步伐。
紅星鋼鐵集團的進步和發展,也就帶動了整個東北的經濟向外發展。
雖然這個年代的東北并不缺少工業化產品,但這片土地承擔的戰略位置太靠前了。
一次次失去了發展的機遇,也在經濟浪潮中起起伏伏,最終走向了尷尬的境地。
如果從這個時候開始布局東北亞的貿易合作,那未來渤海灣的經濟貿易區真大有可為。
胡可的來訪并不完全是針對李學武的,可在宣傳機器開動以后,便出現了鼓吹和造勢。
既然集團管委會已經做出了決定,那聯合工業報自然要做專題報道,還要回顧一下秘書長這幾年的工作成績和工作履歷。
李學武的工作履歷很淺,尤其是時間跨度,但工作成績卻是實打實的。
聯合工業報的宣傳重點就放在了他對工業管理和經濟建設的貢獻上。
李學武知道這是誰干的,打電話給丁自貴提醒他收斂點,悠著點。可丁自貴并不以為意,他覺得在集團可以低調謹慎一些,但既然要去遼東主持工作,就不能讓人小看了。
李學武真不知道自己何時竟然被人小瞧過,可他也不得不承認丁自貴說的有道理。
影響力和勢力就是在平常的工作中一點一滴積累形成的,不能光有和氣,還得有銳氣。
丁自貴才不相信李學武去遼東是為了做好好先生的,早晚要大刀闊斧地干一場。
與其讓那些人狗眼看人低,倒不如現在敲山震虎,擺出威儀來。
他提醒李學武,這兩年集團確實是發展了,可人員結構也變了,不能說泥沙俱下,也可以稱得上是魚龍混雜了。
在集團機關還好,大家都知道他的身份背景和工作能力,去了地方實在是不好說。
他倒不是怕李學武被人欺負了,只是覺得小魚小蝦真有不開眼的招惹他,生這個氣也犯不上。
所以最新一期的聯合工業報上,在介紹李學武的工作簡歷中就有他的工作照片。
一張中山裝側身證件照,一張他在食品廠調研時候的現場照片,刊印的非常清晰。
這是在造勢,也是在提醒遼東那些別有用心的宵小,集團的秘書長不是過江龍。
簡歷上當然不能寫“戰績”如何,但一連串的保衛成績可是實打實的。
氣氛烘托起來了,自然有人給宣傳和解釋秘書長曾經送走了多少人。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