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文不管閑事,性格隨和,趙雅芳也去了棱角,成了這家里最爽快的人。
同奶婆婆孝敬,同婆婆溫順,對弟弟、弟妹以及小姑子更是關心備至。學校的房子好好收拾出來了,可再沒說搬出去住的話。
李學武班上的事她幫不到,可回收站這邊的賬目一直都是她在管著,很是穩妥。
回收站體系雖然不能說龐大,可也分支眾多,沒有個信任的人李學武也管不過來。
正因為有嫂子的幫忙,他才敢一周看一次報表,不然哪里能這般瀟灑。
李姝和李寧送來這邊,她要是在家就幫忙看著。她要是不在家,給李唐買什么,都會帶出李姝和李寧的份,一個東西買三份。
一個東西買三份這件事好像已經成了李家養孩子的習慣了。即便孩子不在一起,這好吃的、好玩的也會買了送對方家里去。
趙雅芳本就不是小氣的人,有李學武做在前頭,她這個當嫂子的就不能落在后頭。
二小叔子能付出十分真心,她就敢奉獻十二分真意。差錢行,差事可不行。
說起來也是古怪,這李家明明都分家了,可日子過起來比不分家的家庭更團結。
李學武主外,趙雅芳主內,本也不是兩口子,可拿主意的爽快勁配合的相當默契。
有時候家里有事情,兩人一個眼神的碰撞便知道彼此的主意,事情也就定下來了。
李順和劉茵想要提意見都沒法開口,因為他們能想到的,這兩人早就想到了。
說憋屈吧,也不是,說欣慰吧,還有點無奈,孩子們成長的快,他們都覺得老了。
李學文當大哥的想擺爛,在弟弟、妹妹面前都覺得有些沒面子,也開始努力上進。
就更別提李學才、姬毓秀和李雪了。有爽利持家的大嫂和睿智成熟的二哥在前面,他們想不成材,想不成熟起來都不成了。
李順為啥敢一去山上兩三年,家里的事情全都不管,還不是看孩子們能獨當一面。
沒有孩子們折騰,就連劉茵和老太太都覺得舒心,這幾年沒有口角矛盾,更是沒病沒災,順順利利的。
李學武一個人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家里能指望的唯獨大嫂趙雅芳。
以前大嫂的那個性格他一點都不埋怨,男人要是沒有這點肚量就別出去辦事了。
他大度,謙讓,也把大嫂哄好了,兩人聯手經營這個大家,顧好自己的小家,這李家的日子還能有個不蒸蒸日上?
當小叔子的能做到這個地步,那作為娘家人,趙根也好,尹滿倉也罷,都記著情。
李學武的照顧他們心里記著,嘴里并不說報恩還情,因為也還不情。他們各自都明白,這是實在親戚,只能好好處關系。
今天來李家吃飯,無論是趙根還是尹滿倉,都沒有求情辦事的意思。
說起趙雅萍完全是無意識的,要不是喝酒有點多,這嘴也不會惹豁子。
出門以后趙根對妹夫都有意見,怪他不應該在飯桌上提這件事,給親家找麻煩。
尹滿倉也有些訕訕,這件事他真沒想著能辦的這么快,只是心疼外甥女提了一嘴。
回頭想想著實不應該,畢竟趙雅軍兩口子還在飯桌上呢。當著李家人的面提這個,好像是逼著小兩口帶妹子進城。又像是講究小兩口不照顧家里,請李家幫忙照顧孩子。
反正是兩頭都不討好,趙雅軍性格憨厚本分不會說什么,可他這當姑父的不能不說,不能讓小兩口因為這個窩心嘰咯。
趙雅軍和王露也是為難的,當時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被大姐和二哥把話題扯過去了。
三言兩語之間便定了雅萍進城以后的安排,再開口說話倒顯得他們不誠心了。
姑父的歉意和解釋,也讓小兩口自責內疚,這頓飯吃的頗為不舒服。
再看李家這邊,送走了父親和姑父,又送走了弟弟和弟妹,趙雅芳頗覺得自責。
“雅萍過了年也才十三,小寧一個人在家帶兩個孩子本就忙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