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懷德往嘴里塞了幾顆看不出名字的小藥丸,用白水咽下去以后,目光放在了坐在他對面的李學武身上。
李學武身邊還坐著主管集團技術發展工作和亮馬河工業區建設工作的副主任董文學,三人正在開小會。
李學武聽老李問起這個,先是看了一眼董文學,這才反問道:“有咱們的份兒嗎?”
“呵呵呵——”
“哈哈哈——”
李懷德和董文學被他突然的騒差點笑彎了腰,這玩笑太好笑了。
“早知道這么好笑,那天杜主任問我的時候就該這么回答。”
老李嘴里的小藥丸差點飛出來,收拾好了眼前的藥瓶,對李學武說道:“這個你就不要想了,因為我是想都沒敢想。”
“那還有什么好說的。”
李學武無所謂地攤了攤手,道:“您覺得上面走這一步是受了咱們的影響?”
“我也不太確定。”李懷德微微搖頭講道:“但魔都、津門、濱城三個造船廠的位置還是很特殊的。”
“不一定是壞事,集群效應嘛。”李學武很坦然地講道:“我甚至覺得聯合工程建筑總公司應該主動去投標,申請一些建筑工程來做。”
“呵呵,這個主意不錯。”
董文學坐在一旁搭著手,輕笑著點頭說道:“不能老是接集團的工程,澡盆里養不出艦隊,建筑公司應該走出去鍛煉鍛煉了。”
“這個下來再說,先說說造船廠和港口的事吧。”老李并未偏移話題,他關心的還是營城的產業。
“你剛剛提到的集群效應效果暫時還看不出來,但未來發展造船業的趨勢已經形成了。”
他手指輕輕敲著桌面,一邊思索著一邊講道:“看來上面是越來越重視進出口貿易工作了。”
“營城船舶的建設項目今年能完工嗎?”董文學看向了李學武問道:“上次我同徐斯年問過,他也沒說仔細,是不是有什么顧慮?”
“他是謹慎的性格,顧慮是有,但多半是不敢打包票。”李懷德淡淡地說道:“今年應該完不了吧?”
后面這一句問的還是李學武,作為集團負責人,他還是能經常聽見李學武有關于遼東工作的匯報。
“明年年初吧,至少是這樣。”
李學武斟酌了一下,給出了一個模糊的答案,徐斯年就是這么說的。
董文學微微搖頭講道:“當初步子邁的就比較大,現在建設周期拉長也是很正常的,慢慢等吧。”
“營城港區呢?”李懷德微微昂起頭,看著李學武問道:“三年時間,今年可是關鍵的一年。”
“還是借上營城船舶的力了。”李學武點點頭,肯定地講道:“徐斯年同志對這個工程貢獻很大,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地方的溝通和協調。”
“營城港區一旦運營,甚至是連濱城船舶都會受益。”
李懷德想了想講道:“你同濱城船舶談一談吧,加深一下合作。”
“是基礎啊,還是項目啊?”
李學武抬了抬眉毛,講道:“聽您這么一說,濱城船舶也要發達了,還能不能認咱們還是一回事呢。”
“呵呵呵——”李懷德也被他逗笑了,抬起手理了理他那日漸稀薄的幾根碎毛,點頭說道:“你看著辦,盡量整合渤海灣的航運資源吧。”
“那津門和秦州的港口……”
李學武遲疑地看向老李問道:“這邊也得做一做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