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多布羅加的發展和摩爾多瓦的產業
與漢薩同盟達成貿易協定,不僅可以促進摩爾多瓦的發展,也能夠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出產的精鹽和麥芽糖都是搶手貨。
而米爾恰在回到肯普隆格后,匈牙利的使臣馬上就來到了宮廷。他詢問為何吞并摩爾多瓦,被米爾恰以貿易制裁糊弄過去。
其實,匈牙利也是表明一個態度。你吞并可以,但擴張到此為止,接下來必須聯合出兵,共同對抗奧斯曼。
米爾恰答應了,只要匈牙利承認擴張,那就可以了。接下來就得和奧斯曼對對碰了。
巴耶濟德還在小亞細亞狂奔,蘇萊曼帕夏在巴爾干攻擊保加利亞和瓦爾納,他的主力除了一些西帕希,就是塞爾維亞的軍隊。塞爾維亞君主斯特凡一直帶兵與保加利亞作戰,而巴耶濟德對此很是滿意。
此時大維齊爾阿里帕夏還在勸說蘇丹北上攻打瓦拉幾亞。吞并摩爾多瓦更是證明了他的想法,瓦拉幾亞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但這個想法不僅蘇丹不悅,蘇萊曼帕夏也不想聽。不好對付,那個一度掌握半個巴爾干的塞爾維亞帝國不也是奧斯曼的手下敗將嗎,瓦拉幾亞算個什么。
在康斯坦察,第一座印刷廠和造紙廠已經建設完成,他們開始大批量的印刷圣經和其他書籍。學院學習人數也在上升。
在中世紀晚期,知識分子仍是極少數。而大規模的領土治理又不能離開他們,所以他們是非常搶手的。
在東方,能夠找到大量知識分子的地方只有君士坦丁堡。雖然巴列奧略王朝軍事不行,但文化上是最繁榮的。君士坦丁堡大學和圖書館是整個東羅馬的文化精華所在。
一些看到羅馬的危機又無法改變的人被招募到了瓦拉幾亞,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用在這上面,這里面包括建筑師、藝術家,以及擁有極大熱情的官吏。他們說著當地的語言,建設著這個巴爾干的東正教國家。
時間流動
到了盛夏時分,雅西已經初具規模。集市、磨坊、商店已經建設完成,一些商人和手工業者已經來到這里定居。
城外,農民辛勤耕耘他們的土地。一些農民開始轉用鐵器農具,他們在農閑時還得接受大人的軍事訓練或者從事工程建設。和勞役不同,公共工程采用雇傭方式,這讓那些人都愿意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取一些錢財。
波雅爾會議也已經常態化變成政府會議,彼得將這個變成自己的咨詢機構。為了制衡老波雅爾,彼得將三位宗教人員和六位新波雅爾代入會議。加上那些投誠的和中間派,可以壓制住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