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積蓄力量
彼得開始沒收那些耶尼切里和奧斯曼士兵的采邑,一部分分給手下士兵,一部分給農民耕種。同時擠壓天主教會的生存空間,逼迫他們將大部分土地給吐出來。
同時彼得還制訂了保加利亞的道路規劃,在原本的道路基礎上進行升級。打通尼什到布爾加斯的道路,鞏固當地的基礎。
列伊取代了當地繁雜的貨幣,文字也是一樣,但當地人主要還是使用保加利亞語和塞爾維亞語,這需要時間。
保加利亞在第二帝國時期打下的經濟底子還在,統一貨幣后,特爾沃諾和維丁的經濟快速恢復。商旅也多了起來。
“大人,今年保加利亞的商稅應該會超過30萬列伊。”
彼得聽到這么多的錢,心里還是很高興的。因為大公特批他能從中獲得一部分作為私房錢,剩下的除了備用,直接交到上面。
重要的農業稅還是被豁免一到三年,這也是為了民心。而且彼得在這里直接推動徭役與賦稅合而為一的政策,推動貨幣地租和實物地租,減輕民眾負擔。
“最近有沒有什么新情況”
“新情況,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已經走了不少,聽說都去特拉布松那里了。”
這件事也在彼得意料之中,畢竟特權沒了,誰還會在這里呢。所以一直說培養本國商人,就是為了不讓他們插手。
索菲亞的人口為六千人,特爾沃諾也只有一萬五千人,但這已經是大城市了。
如果一個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定都,那么布庫爾耶什蒂是個非常好的選擇,但如果是要建立一個超級帝國,那就得選擇別的首都了。特別是還要控制東地中海的野心。
將所有城市進行篩選,最后只有君士坦丁堡合適,其他的都太偏了。君士坦丁大帝定都這里是有地理原因的。
雖然威尼斯和熱那亞開始遠離瓦拉幾亞,但另一批商人來到了這里,他們就是漢薩同盟的商人。
漢薩同盟和威尼斯熱那亞向來是井水不犯河水,但在瓦拉幾亞方面,他們也有了向南擴張的心思。
蘇恰瓦是漢薩商人最多的地方,所有大型交易都在這里進行。他們從瓦拉幾亞購買大量的麻布、蜂蠟、牲畜等東西,并且還大量購買黃金蜜露。克拉科夫成為維斯瓦河流域發展最快的城市,而與瓦拉幾亞的貿易也為其增添了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