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旅游結束
卡瑪爾達的港口比威尼斯熱那亞差遠了,甚至康斯坦察也比他好多。
彼得看著比康斯坦察小的碼頭,覺得還是帕特雷和米索隆基才適合伯羅奔尼撒。
“還是以后再來吧,這里還亂著。”
彼得早就把摩里亞當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他不會允許任何人插手,任何人都行。
船只離開了摩里亞,進入了愛琴海。這里出現的船只絕大部分是威尼斯的,他們從東方購買香料,然后運到西方出售,表面上很繁榮,實際上付出的稅收很少。這都是前人造孽。
船只暢通無阻,很快就來到了旅途的最后一站,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眾城之女皇,世界渴望之城。從君士坦丁定都后經過了一千多年,而在十字軍的浩劫后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
圣索菲亞大教堂的圓頂仍佇立在那里,但城中的人口只有不到十萬人,這讓城內還有一些地方可以種田。
不過,君士坦丁堡里的學術氛圍很濃,從高官到奴隸,每一個都是神學家。市場上每天都會說起三位一體或者東西教會的事情,而且都對西方教會持反對態度。
這很容易理解,畢竟有那件事還笑瞇瞇的喊兄弟,怎么可能。
君士坦丁堡大學是學術最好的地方,那里不僅有神學和法學書籍,還有大量古典時代的文獻。不過大部分只能在儲藏間里吃灰。
巴列奧略王朝建立后,君士坦丁堡逐漸恢復元氣,但實際上,重建的國家只不過是一個帝國的可憐的遺址而已。一些貴族和學者開始往外跑,要么是意大利,要么是瓦拉幾亞。只有這兩個地方是安全的。
“我來到了君士坦丁堡,這里的一切和我所想的大有不同,一些建筑是殘破的,港口的商船都是威尼斯和熱那亞的,郊區甚至還有廢墟,一切的一切顯得這么陌生。”彼得在他的游記中如此寫道。
唯一好點的地方只有圣索菲亞大教堂了,在重奪君士坦丁堡后,大教堂已顯得相當破敗,西面的四道扶壁大概就是在這時加建。1317年,安德洛尼卡二世在教堂東部及北部加建四道扶壁。1344年10月的地震使教堂的圓頂崩裂,部分建筑在1346年5月19日倒塌,教堂在此后關閉。1354年,建筑師阿斯特拉及佩拉爾塔負責教堂的修繕工作。
現在能看到的大教堂已經是修繕后的結果,壁畫和裝飾還是很不錯的。彼得在這里做了祈禱,祈禱有一天能入主君士坦丁堡。
他還在加拉塔看到不少人坐船逃離這里,經過了解,他們都是去康斯坦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