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根據瓦拉幾亞法典,君主無權隨意解散議會。但是,可以用“反對王室”的罪名,取消議員的資格。這看似限制了大公,但實際上,因為可以驅逐反對派,解散不解散議會其實無所謂。如果遭到所有議員的反對,那這個大公做的也太失敗了,離完蛋不遠了
而且,米爾恰現在基本上是說一不二的,議會也不敢和他對立。畢竟,舊的貴族階層被他打垮了,新的貴族階層還在成長中。但他和彼得搞改革,不是為自己準備的,而是為彼得之后的繼任者們準備的。他們可沒有米爾恰或者彼得的絕對權威,而且到時候新的貴族階層也會強大起來。所以,這算給后人鋪路。
在工商業上,彼得對學徒制度進行了一些改革。機械化時代,工人是很好培養的。只要嚴格按照要求去操作機器,幾個月下來,就能熟練生產產品。有些技術含量低的,幾天就能學會用機器制造。
但在手工業時代,工匠的手藝,是很難短時間學會的。所以,這個年代,歐洲手工業普遍流行7年學徒制度。不過,當學徒的前三年,基本是在了解行業各種規則和基本常識,很難上手。而且,需要無償為師傅各種勞動服務。三年后,才有打下手的機會。然后,最后兩年的樣子,才會自己獨立完成工作。
如此長的時間,也不是沒好處。因為,這樣的確能夠培養出技術合格的工匠出來。長時間的培養,有利于技術的充分提高。即使到了現代,德國等制造業強國,也重新拾起了學徒制。不過,有了變化,不再是師傅一對一帶徒弟,而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制度。具體就是,學校教給基本理論知識,而工廠,會安排老工匠指導學徒實踐
彼得在斯科普里設立了一座技術學校,聘請工匠進行教學,至于學生非常好招,農民、城市平民的孩子多的是,而且入學不收費的,畢業后學徒會用自己的工資來償付學費和孝敬師傅。
學徒制的改革進行試點,另外對那些外國工匠則效仿千金市馬骨故事提高他們的待遇。除了工資,還開設了年終獎金和比賽制度,年底會進行統計,誰最積極就會獲得額外的獎金。
從意大利和波西米亞來的工匠對彼得非常感激,為此也非常賣力的干活。為了能更好的控制他們,彼得重建了當地的手工業行會。
一般而言,手工業行會給產品定價,就會預留出利潤空間,讓本行業從業者能交得起稅。而國王讓手工業行會代為征稅,倒是省了很多麻煩。因為,這個時代國王手下可沒有那么多專業的稅務人才。交給手工業行會包稅,省事又節約人力成本。
不過,手工業行會如果掌握在心術不正的惡人手里,也會成為禍害。而且,手工業行會除了包稅外,幾乎不受官方控制,有點像獨立的社團組織。最關鍵的是,如果手工業行會的領袖煽動,可能這個行業的工人都會起來造反這是個很大的安全隱患
彼得建立了一個山寨版的工會,領導人由他任命,負責工匠與政府之間的調和。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權力,這樣的工會才是好工會。而且不分行業,全行業都可以加入。
在彼得的政策下,手工業得到了發展。特別是紡織業,毛紡織業的制品暢銷國外,畜牧業的發展了原料,道路系統的完善促進了交易,各個城市中,紡織業都是其經濟系統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且,瓦拉幾亞的紡織品主要走中低端路線,以數量贏質量,農民和市民是主要的消費人群,而瓦拉幾亞的產品滿足了他們的需求。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