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小聲的商議之后,劍橋伯爵走到斯特凡面前,鄭重的說道:“陛下,根據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法國情況和巴黎地區的地理條件,我們經過討論之后,認為只需要派出2-3萬士兵,就足以完成遠征的任務”
“2-3萬人……”斯特凡回頭問道:“國內現有的儲糧能夠支持他們作戰多久?”
“陛下,這幾年國內持續豐收,加上從漢薩同盟手中購買的糧食,應該……能夠保障一支3萬人的軍隊在法國一年以上的作戰。”
“一年以上……嗯……武器裝備呢?”
“陛下,各地區軍營的軍械庫箭矢、火藥、帳篷、毛毯、馱車……等各種軍需物資充足,供應3萬士兵綽綽有余。”
聽完這些,斯特凡露出幾分滿意的笑容,他想了想,看了大臣說道:“考慮到這是英格蘭再次派兵到希臘本土作戰,為了減少當地民眾對我們的反感,最好限制士兵對當地的劫掠。
之前幾次為何失敗,就是因為懈怠了,以為什么事情都沒有了就放縱了。在所有事情沒有徹底解決之前,一切都不能松懈。這次,全部的士兵都要過海峽,必須成功。
諸位,既然我們已經明確要出征法國,不管心中是否有異議,也不管接下來法國的戰局會怎么發展,你們都必須集中全力,團結協作,精心籌備好接下來的這一場意義重大的遠征!”
“是,陛下!!”
這次遠征由斯特凡親自領兵,共有軍隊3.2萬人,其中包括威爾士援助的7000軍隊。同時斯特凡開始宣傳自己繼承了英格蘭國王之前的宣稱,也就是說,法蘭西國王的頭銜他也要獲得。
這讓法國宮廷亂成一鍋粥,沒想到這位國王的女婿野心增長的這么快。既然要法國國王這個頭銜,絕不可能。
斯特凡也在議會上發表演講,并成功說服議會授予他“雙重補貼”,即傳統稅率兩倍的稅收。同時軍隊也在集結,在愛德華三世的統治時代,為了應對在法蘭西連續作戰所產生的需求,英格蘭已經用這種方式建立起了一個十分復雜的軍隊招募體系。這套體系是建立在契約的基礎之上的。
當時有兩種類型的契約。其中一種契約要求,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和平年代,其中一方都要對另一方服役。這通常是終身有效的。另一種則是為了一場特定的軍事戰役而簽訂的,通常預先規定了服役的時長。正如他們在和平年代構成了領主家中的中堅力量一樣,在戰爭時期,他們也是領主武裝部隊的中流砥柱。這個群體也是國王首先召集的對象。
在三天后,國王邀請大會議的成員們在威斯敏斯特宮共進早餐,再次就對法蘭西開戰一事征求他們的意見。他們正式同意開戰,并落實了戰爭的勝利所必需的各種安排。
而與此同時,法國也通過書信給予了斯特凡最慷慨的條件來停戰:包括歸還加斯科涅、40萬列伊的款項和對英格蘭吞并愛爾蘭的支持。這些條件斯特凡嗤之以鼻,并再次確認查理六世已經沒救了。他可以放心大膽的準備進攻。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