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東西南北都出了問題,他該怎么辦?
而這個時候,勃蘭登堡派人提出和談條件,包括割讓西里西亞和讓自己成為在普魯士的國王。
這個要求簡直是倒反天罡,你何德何能就要成為國王,不行,絕對不行。
但不行的話勃蘭登堡還會繼續打下去,如果讓他們進入布拉格,直接成為波西米亞國王,到時候不用他封,自己直接要了。
而在西面,法蘭西的情況急劇惡化。斯特凡正式進入巴黎,并且另立中央,設立機構。現在的法國只有一小部分成為巴特蘭王朝的忠實臣仆,大部分都被剝奪了財產。這些財產轉移到了英國人手中,同時給予不同的賞賜。
賞賜是根據等級來進行的,這些法國的新貴族還需承擔與領地價值相應的軍事義務,例如為城鎮配備守備軍,為國王提供軍隊,以及維修用作貯藏所或軍事要塞的城堡,許多將領也在類似條件下獲得了城堡和莊園。
新貴們在法國的收入不僅來自自家產業,還包括政府職位的薪水、稅收、安全通行費,以及敲詐勒索得來的“保護費”。除此之外,還有在法國其他地方征討得來的戰利品和贖金。后者不僅使大貴族受益,普通士兵也能從中分一杯羹。
在巴黎的統治機構分為財政、宗教、軍務三個部分,斯特凡對當地進行了減稅、宗教變動和建設軍隊三個政策。之前法國農民需要交的亂七八糟的稅被簡化,同時法國北部的歸順又讓英格蘭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英吉利海峽也由第一道防線變為第二道防線,英國南部諸郡得以高枕無憂,不再擔心入侵的發生。
斯特凡對這片“新土地”有著特殊的喜愛,這可能是因為他把自己看作征服者威廉的繼承人。他總是帶著明顯的驕傲口吻談起“我的領地”。他努力讓新臣民喜歡他,注意不讓統治機構過分“英國化”,還頒布許可證、保護書以鼓勵貿易和商業的發展。也阻止軍隊四處劫掠。
但到了現在,法國幾乎沒做任何迎敵準備,貴族們仍無可救藥地分裂為勃艮第和奧爾良兩派,爭斗不休。查理六世的瘋病也越來越嚴重了。法國的先后兩位王太子都在幼年時夭折,1403年出生的新王太子查理還很年輕,心智不成熟、體格不健美,前途并不被人看好。
英軍勢如破竹,勃艮第公爵約翰開始感到害怕,試圖同掌控著王太子的奧爾良派和解。而奧爾良派失去了首都,引發民眾普遍的不滿,勢力更加衰弱。很多人都認為他們應該為法國的不幸負全責。
蘭斯大主教說道:“若不是為了奧爾良的榮耀,諾曼底仍會是法國的地盤,法蘭西高貴的血脈不會被分隔,王國里的貴族們不會被流放,戰斗不會失敗,那么多優秀的人不會在日魯爾那一夜被殺死,國王也不會失去那么多忠誠的摯友。”王太子被人們視作奧爾良派的傀儡,也一并遭受責罵。
(本章完)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