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議自然是被采納,目前誰都知道帝國會向東發動一場大的征服,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亞歷山大作為王儲負責全國事情,所有的軍隊、情報、物資都需要他進行審查。巴蒂斯塔作為宰相在旁邊輔佐。
“殿下,這是我國的基本情況,包括人口、領土、外交、稅收、軍隊,這些因素構成了帝國基本的情況。”
亞歷山大看著眼前堆成山高的文件,感覺頭有點疼。但還是拿起第一份去看,是帝國人口數量。
截止目前,帝國總人口數量為1550萬人。這是目前登記在冊的人數,而格魯吉亞地區還沒有進行登記,預計也會有將近百萬人。
巴爾干和安納托利亞占據了人口八成以上,然后是亞平寧和烏克蘭地區,最后是敘利亞地方。大部分人是農民,他們擁有自己的土地進行耕種,每年向政府上交稅收,必要時還要服兵役。
此時大部分地區已經變成貨幣稅,佃農也上交貨幣地租,這增強了帝國的商業和貿易,大量的農產品經過市場出售,而政府設立的工商部門負責維持糧食價格穩定,不讓其忽漲忽跌。
大部分民眾說羅馬尼亞語,信仰東正教。而其他要么信東正教說其他語言,要么就反過來。其他信仰新月教、佛教的不多,可以忽略不計。
此時君士坦丁堡已經有了一些東方面孔,他們都是來這里賺錢的。有的人皈依了東正教,但大部分人保持了自己原本的信仰。
“殿下,目前我國的臣民生活比十年前要好很多。他們生活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也就多了,而且工商業也提振了。”
巴蒂斯塔將財政收入那一章節遞給亞歷山大,每年700萬金列伊的收入足夠政府一年的支出。雖然發展了工商業,但農業稅仍然占收入一半以上。
“我們和東方的貿易是重中之重,來往的貿易收入占了財政的五分之一。來自埃及的運河自然是需要保護的。”
此時東方的貿易已經被羅馬尼亞徹底掌控,不管是海上還是草原,都要經過羅馬或者俄羅斯才行。運河的開挖讓這條水道徹底變成商船來往的唯一流通點,每年都有許多船只前來。為了保證安全,帝國還在沿途設立了據點保護商路安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東印度公司治理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