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唐植桐一愣,機械的名字從一個滿口黃牙的社員嘴里蹦出來,多少有些不太搭調,他是從哪兒聽說來的
“對,收割機!”滿口黃牙的社員抬手向西一指,滿臉期待的問道:“人家南郊農場、團河農場、紅星人民公社已經實現了農業四化,天旱有水,收麥有收割機。現在這邊也成了農場,應該也快了吧”
(圖為1959年紅星人民公社天恩大隊正收割小麥)
“這個……我還真不清楚。”唐植桐撓撓頭,所謂農業四化指的是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高產化。
社員說的這幾個農場、公社,唐植桐都有所耳聞,其中南苑農場的來頭最大,其他幾個也肩負著不同使命,人家起步早、位置高,能初步實現農業四化很正常,可這個農場……
“哦。”社員聽了唐植桐的回答,有些失望,隔壁紅星公社不光產量多,社員的生活水平也高,干活都不穿帶補丁的衣服呢,而自己這邊不干活都得穿補丁褲,什么時候才能過上那樣的日子
唐植桐看到社員失望,在心里嘆了口氣,與其說社員期盼收割機,不如說社員對美好生活有著憧憬和期盼。
追求美好生活是本能,但實現過程中牽扯到的問題有很多,尤其是在資源配置和發展水平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
再往深了想,就是三大差別,但三大差別沒有那么容易消除,莫說是現在,就是幾十年后,依舊有人揮舞著鐮刀割麥。
恐怕這邊社員的期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實現。
唐植桐把麥捆全都卸下來,拿上草繩,把獨輪車的繩子收拾一下,推著車,和余英一起往回走。
“小余啊,下午干活不用那么拼,還是要注意身體的。”回去的路上,唐植桐好心的提醒余英,余英這姑娘干活太拼了,一早上的功夫,愣是套了割麥第二名的職工兩圈!
“額沒事,額吃得消。”余英朝唐植桐笑笑,沒當回事。
“……”唐植桐能看出余英說的是真心話,但落在她后面的大部分都是男人,你一個姑娘這么有能力,顯得我們這幫職工有點廢柴啊!
這種話不好直接訴之于口,既然余英聽不懂,那就聽不懂吧,總不能打擊青年人的積極性。
等回到臨時駐地的時候,眾人已經開飯,早飯跟社員一樣,都是蒸饅頭。
曲毅和幾位市局的女同志忙活了一早上,大鍋上的蒸屜就沒斷過,哪怕是現在,還有一口大鍋上摞著八層蒸屜。
其他兩口大鍋正燒著開水,一開鍋,就用水桶轉移到旁邊的水缸中,剛才第一批喝到嘴里的人喝的是涼白開,后面的人喝到的是熱水,現在再過去喝就成了開水。
唐植桐也渴,但開水明顯無法入喉,眾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直接作弊,所以井水就成了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