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的報紙都大篇幅刊登了反對小日子和老霉新簽訂《安保條約》的文章,不僅有全國各地對此表達不滿的消息,還有全世界各國人民抗議的聲音。
國內的消息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一個是萬榮經驗的推廣情況,另一個是關於糧食的。
今天的二流報紙頭版基本都和糧食有關係。
頭版頭條是“川省搶種中稻紅薯玉米豆類”,那邊素有“天府之國”的美稱,獨特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決定了那邊物產的豐饒程度,如果真的能將紙面上的報導落實到位,排除一下天氣、人為失誤,即便已經調過兩次糧,那邊的百姓也是不會餓肚子的。
還有魯、黔、陜、甘啟動夏收,有糧食收是好事,但這其中不少地方都是種的麥子,而此時收麥子則意味著那邊也面臨此時農場面臨的問題。
因天旱導致麥子提早發黃,不得不收,減產也就成了既定事實。
后面版面也有類似的新聞,看內容確實很振奮人心,但細琢磨,又很讓人揪心,因為每個標題的背后不是旱災就是水災。
眼下水利設置還是那么完善,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看天吃飯,收成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唉,唐植桐放下報紙,在心里嘆了一口氣。
這些新聞讓唐植桐想起了一則沒有刊登在報紙上的通知——《關於調運糧食的緊急指示》。
通知會在后天下發,主要內容是四九城、滬縣、津門、遼省糧庫已空,四九城、津門、遼省存糧僅夠支持四天,滬縣僅夠支持兩天。
“唐科長,看完的報紙能分我兩張嗎”唐植桐這邊剛放下報紙,就有同事湊了上來。
“拿去看吧。”唐植桐心里有擔憂但面上不顯,聽到同事的請求后笑了笑,遞過去了一份報紙。
起了這個頭,就有人陸陸續續的過來借報紙,唐植桐沒吝嗇,全分了。
幾人拿過報紙去並非現在要去廁所,而是單純的想解悶,農場這邊沒有什么娛樂活動,只有一個大喇叭還是僅在有電的時候有選擇的播放,農忙一旦閒下來,職工們就有些無聊。
即便前面那些搶著拿報紙的,也並非個個現在就去如廁,而是先搶下一份,飯后能看看解解悶,等想上大號的時候還能讓屁股少遭點罪,一舉兩得。
一份報紙有好幾個版面,這幾位拿過報紙,立馬有好幾個人湊了過去,幾人一伸手,報紙就分成了好幾份。
“嘿,瞧瞧,全國很多地方都在豐收,真是個好消息。”拿到今天報紙的那位在看了標題后,立馬興奮起來,眼睛里透著光。
對此,有人當真,也有很多人不當真,這種報導就猶如“望梅止渴”似的,能看得到,卻不一定能吃得到。
就在此時,記者也聽到了這位職工的動靜,湊上前來跟他熱烈探討了一下糧食豐收的前景。
唐植桐側耳聽著,越聽越覺得這哥記者是不對勁,都是靠文字吃飯,段落大意從小就學,你告訴我代表了作家的思鄉之情
可完蛋去吧!
不曾想記者談完意猶未盡,又走到了唐植桐面前。
“廚師同志,你的手藝很好啊,感謝你做的菜,讓我體驗到了家的感覺。”記者上來就對唐植桐一頓夸,並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過獎了,大傢伙干一天活挺累的,我只是竭盡所能給大家做好保障工作罷了。”唐植桐站起來輕輕的握住了記者的手,淡淡的回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