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電影上甘嶺中志愿軍堅守坑道時張忠發連長帶頭吃的餅干。
是將百分之七十的小麥和百分之三十的大豆和高粱玉米面炒熟磨碎而成。
從外表上來看,他就是一攤面。
這一炒面幾乎沒有任何味道,送到嘴里就是干巴巴的,而且很硬很糊,必須細嚼慢咽,如果大口吃的話,很容易堵住呼吸道。
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對此評論到價沃德天,這食物是給人吃的嗎如果我讓我的小伙子們吃這種食物,他們會調轉槍口打我。
張營帳接著說道“那時候也從老美手里繳獲了不少罐頭,但是那玩意要留在關鍵時刻用。”
是啊,這年月日子苦,平日里誰舍得吃罐頭呢
李愛國看著正在啃窩窩頭的大兵們,突然想到一件事兒。
這年月,方便面好像還沒出現哈。
咱們家底薄,搞不起肉罐頭,但是方便面總能管飽。
那玩意便于運輸,存放時間長,味道還格外鮮美。
最最最關鍵的是,工藝比較簡單,要不然研究出來,卡在制造上了,也是白瞎。
李愛國記得,兩年后,也就是一九五八年,島國的安藤研制出來方便面。
李愛國卻覺得安騰可能是剽竊了我國前朝書畫家伊秉綬的“伊面”創意。
伊秉綬喜與文人墨客宴游唱和,繁忙的公務和頻繁的書畫交往,使他的府上常常賓客盈門,人流不斷。
華夏人好客,等到中午時間,自然要留客人吃飯。
人數太多,并且客人來的時間還不固定,廚師有點忙不過來了。
伊秉綬動腦筋想了一個辦法。
他讓人將面粉和雞蛋摻水和勻,檊成面條,晾干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
來客時只需取面團,放入碗中,用開水一沖,再加入佐料,便成了一碗爽滑可口的面條,用來招待零星客人,極為方便。
一次,詩人、書法家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
從此,伊府面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時至今日。
一些廠家仍將用現代化方法生產出來的方便面稱為“伊面”,如“三鮮伊面”“牛肉伊面”等等。
李愛國作為肝書小王子,博覽全書,自然清楚其中的典故。
安騰以伊面為藍本,研究出了方便面,并且掙了不少專利費,賺得盆滿缽滿。
他卻聲稱是從“天婦羅”中獲得的靈感,頗有點棒子作風。
李愛國自然不能慣著他。
方便面搞了
只是此時馬上要行車了,李愛國只能先把這個念頭記下來。
燜罐車廂里沒有座位。
地上鋪滿了一張張被褥,大兵們席地而坐,條件雖然艱苦,眼神中卻閃爍著火花。
他們為未來的使命感到光榮。
李愛國也感到疑惑,為何要在這個時候調兵到南方。
不過身為火車司機,李愛國也沒辦法詢問。
因為悶罐車的車廂是車皮,每個車皮之間并不相通。
張營帳花了足足十分鐘,才挨個車廂把李愛國的注意事項傳達了出去。
再次回到司機樓的時候,他還給李愛國三人送了三份饅頭加蘋果套餐。
“李司機,可以發車了。”
沒有調度員,沒有信號旗幟,“特殊列車”就是這么豪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