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大橋工程局和鐵道兵團,明天咱們要在長江大橋上進行大規模實驗。
既然實驗是梁委員的小組呈報上來的,就由梁委員負責吧。”
梁四成回到局里面,緊緊的握住李愛國的手說道:“李司機,這次多謝你了。”
梁四成是學古建筑的,是建筑史學家,真正設計水平其實不行。
大會堂一開始就想找他設計,但沒計出來。
這次參與到技術委員會中,他的工作大部分是大橋的外觀設計,并沒有特別受到重視。
現在能夠參與大型的實驗,并且還得到了工程局的重視,茅老的表揚,梁四成顯得特別高興。
“梁委員,您太客氣了,我只是出于一線工人的實際考慮,提出了一點小小的建議。
真正策劃行車實驗的,還是您和技術委員會的技術員工程師們。”
李愛國對于這位堅持保護古建筑的大師,從心底里表示尊重。
梁四成和林慧因,在解放前親歷了日本空襲燒毀眾多建筑的歷程。
為了保護歷史遺跡,他們以一雙手,無電腦、無cad的時代,繪制了近百處古寺遺跡,留下寶貴的建筑資料。
解放后,京城要搞發展,古城墻面臨被拆毀的命運,引發了梁四成夫婦和郭之間激烈的討論。
郭主張新世界要有新氣象,必須摒棄舊墻。
古建筑發燒友梁四成夫婦,堅持要保護古跡、保護古董,認為這是歷史贈予人類的寶藏。
最終因為多方面考慮,舊墻還是要被拆除了。
梁四成是個天真的性子,得知這件事后,當著【先生】和老毛子專家的面,痛心疾首地說:“五十年后,你們會后悔的。”
梁四成做法是十分危險的。
以至于【先生】不得不意味深長地吟誦了一句李商隱的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來提醒他。
然而,梁林二人并不在意自己處境,在二人的強烈建議下,最終還是保住了團城。
梁身上那股知識分子獨有的堅持,贏得了李愛國這位工人的尊重。
梁四成有千萬缺點,身上還有知識分子獨有的幼稚,他那拳拳愛國之心是沒辦法否定的,這也是【先生】對他如此寬容的真正原因。
就連他那瘸掉的腿也是在反對“二十一條”的活動中,被北洋政府高官的汽車撞斷的,
一個民族的知識分子是這個民族智慧和良知的象征,是這個民族的靈魂。
他們在世俗中堅守底線,不為權利地位所動搖,是民族的脊梁。
“上面說過,要從勞動中來,到勞動中去。
愛國同志,你提的很多意見道理看似淺顯。
但是也只有你們這種一線工人,在實際工作中才能總結出來。這一點,值得我學習。”
梁四成對李愛國的印象很好,從兜里摸出一張名片,遞了過來。
“這是我在京城的住址,回到京城后,我現在一個人,正想找人扯扯閑話。”
李愛國這才想起來,林慧因在前年已經去世了,現在梁四成孤身一人。
“哈哈,放心吧,肉管夠!”梁四成愣了片刻,哈哈大笑起來。
梁四成雖有【先生】的庇護,還是飽受壓力。
人生知己去世后,更是陷入郁郁寡歡之中。
平日里跟那些工程師們談話,都得藏著掖著。
在李愛國這個工人面前,他完全沒有那么多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