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段長的一句話把私事兒變成了公事兒。
不過這樣也好,李愛國正發愁無法擴大試驗田的面積,現在有了鐵道兩旁的農田,能拿到更多樣本了。
“這么著,讓后勤科的老劉陪著愛國一塊去。”邢段長一錘子定音。
工作室的幾個技術員和虞舒也要跟著去湊熱鬧,他們都是京城人,還沒有參與過農業勞動。
“也好,現在上面提倡工農聯合,這幫小子也得鍛煉一下了。”
隊伍瞬間擴大,李愛國挑選了幾個,又叮囑留下來的盯著發動機,千萬不要讓發動機停轉。
現在前門機務段的種植計劃已經正規化了。
由后勤科的劉主任負責,還專門從農業學院請了幾個農業專家。
副段長帶著李愛國來到后勤科的時候,劉主任正跟農業專家們商量接下來的種植計劃。
看到李愛國進來,一個農業專家站起身打招呼:“愛國,你怎么來了?”
李愛國愣了下,才認出來對方:“吳教授,你怎么在這里?”
現在的吳教授比以前更黑,更瘦了,要不是還戴著那頂破草帽,李愛國還真是認不出來。
“你們認識啊,那太好了,吳教授是我們從農業園特聘的專家,負責指導職工家屬們種地。”副段長笑呵呵的解釋道。
他指了指李愛國:“吳教授,愛國在附近公社里弄了一塊試驗田,準備收割了,要不要去盯一下。”
上次見面,吳教授曾聽李愛國提起要搞玉米種子的事兒,本以為他是開玩笑,沒想到還真弄了。
正好接下來沒有別的工作,便一口答應下來。
考慮到此行的人比較多,前門機務段派了一輛卡車。
一行人在顛簸中來到老魏村公社,此時社員們已經在地頭等著了。
看到田地里的玉米,吳教授臉色一變,推開車門快步跑過去。
“這么大的玉米棒子.”他摘下一個金黃的玉米棒子,在手里拎了拎,扭頭朝著老魏村長問道:“你們施了多少肥?”
“跟別的田一樣啊。”老魏村長回答。
“那鋤草,翻地呢?多長時間一次?”吳教授繼續問。
“不記得了,給別的地鋤地的時候,就順帶著鋤了。”
老魏村長這會也反應過來了,吧嗒口煙袋鍋子說道:“吳教授,這塊田只是名字叫做試驗田,其實沒有得到特殊的照顧。
別的田咋伺候,這田也咋伺候。最多就是臨近收獲的那段時間,派人趕趕鳥啥的。”
吳教授的神情激動了起來:“趕緊收割,我要馬上知道畝產量。”
老魏村長扭頭看向李愛國,見李愛國點了點頭,這才讓社員們進到田里面。
每逢收獲的季節,公社里都是全員出動,學校也放假了。
有什么工具都拿,鐮刀,鏟子,繩子,架子車還有幾個小家伙扛著比自己高的鋤頭進了地。
誰也不會覺得奇怪,更不會覺得這些孩子受了委屈。
社員分兩撥,婦女同志拐著籮筐在前面掰玉米,青壯年帶著孩子拿著鐮刀在后面砍掉玉米顆,順帶著捆成捆,送到地頭,曬干了能當做燒火的材料。
社員們忙得熱火朝天,前門機務段的人也不好意思閑著。
特別是看到一個半大的孩子扛著大捆玉米桿子走過來,幾個年輕人當時就想進去幫忙扛。
“用舊衣服掖在脖子上。”李愛國攔住了他們,順手拿起一條毛巾,那幾個年輕人也見樣學樣。
扛玉米桿子是個有苦又累的活兒,粗楞楞的玉米葉子能把脖子磨腫。
要是不懂干活兒的,貿然扛起,晚上脖子就沒辦法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