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說不定真可以找到大規模的鈾礦。”
“九一五勘探隊側重于勘探,理論知識薄弱了一點,我建議咱們立刻派出地質專家前去支援。”
聽到議論聲,李教授沉思片刻后,站起身道:“我去吧。”
“教授,您的身體”張副主任嚇了一跳,要是李教授出了問題,那可是大事兒。
“我的身體沒關系,目前國內的地質專家中,只有我的研究領域跟砂巖鈾礦理論接近。”
其他的領導還要勸,李教授擺擺手:“各位,我是搞地質研究工作的!要是為了自己安全,待在辦公室里面,那還怎么搞研究?!”
聽到這個,那些領導們也知道李教授下定了決心,沒法勸說了。
此次前往大西北,李教授聯系了一批國內一流的地質學專家,目的就是為了搞清楚砂巖鈾礦理論,然后以理論為指導,預測鈾礦的規模,提出開采規劃。
那些地質專家得知在戈壁灘內出現了打破常識的鈾礦后都很感興趣。
西南地質調查所的黃教授表示三日后抵京。
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陳教授正帶隊在邊疆進行自然資源綜合考察,由趙教授帶了三個學生參與行動。
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也派了兩個專家參與進來。
京城地質學院、成都地質勘探學院、東北地質學院等七八個教授也趕來了。
在李教授的號召下,一支由二十多位學者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很快組建。
這是國內少有的大規模地質研究行動,指導委員會按照規定匯報了上去。
農夫那邊也正打算派人前往大西北接應李愛國和老貓,得知此事后,提出了由氣象站的同志護送李教授和專家組。
五天后,一架運輸機從南苑機場起飛,直奔大西北。
李愛國是在鉆探現場得知專家組到來的消息的。
看到一輛輛卡車從遠處駛來,卡車上面還架著輕機槍,李愛國就知道來者的身份非同一般。
由于專家組的規格很高,氣象站和勘探局都沒提前跟這邊通氣。
李愛國并不清楚對方的身份,于是沖著野生專家喊了一聲,讓他趕緊去通知老貓。
老貓正帶人在洞穴內清點小鬼子留下來的東西。
得知消息后,帶著氣象站的同志趕了出來,跟李愛國一起在不遠處設下了哨卡。
等卡車逐漸靠近,李愛國拎著手槍走了出去,站在了車頭前方。
卡車咔持一聲停下來,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拿了份文件跑過來,沖著李愛國敬了個禮:“愛國同志,咱們又見面了。”
李愛國認得來人是氣象站第三行動的隊長,暗暗松口氣,回了禮,詢問情況。
“您看看這個。”
接過文件,李愛國只是看了兩眼,就被這支專家組的規格驚住了。
可以說,要是專家組出了問題,那國內的地質勘探工作至少要倒退五年。
難怪農夫那邊會如此謹慎。
此時一個身穿灰色中山裝的老教授已經走下了車,隔著滾滾煙塵,李愛國依然一眼認出了他。
跟電視上相比較,現在的李教授要年輕一些,不過頭發已然花白。
身上穿了藏藍色的中山裝,走起路來腰桿子挺得很直,不像是個教授,倒是有點軍人作風。
“你就是李愛國同志吧。”李教授走上前,上下打量李愛國,伸出手點點頭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李愛國握住手,有些激動:“李教授,我是在向您學習,您曾經告訴過我要做一個敲打石頭的人。”
“敲石頭?”李教授明顯有些愣住了。
李愛國道:“這是我在一本連環畫上看到的,上面有您當初拎著地質錘,背著背著裝石頭的口袋,搞地質勘探的內容。”
李愛國倒沒有忽悠,這本名為《地質學家李四光》的連環畫現在還放在家里的書柜中。
李教授此時也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兒了,笑了兩聲:“美術社的同志可能曲解了我的意思.我當時確實只是在敲打石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