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王陽明堅定說道“我總結了歷朝歷代的史事資料,大部分王朝的落寞其實并不是外患,很多都是內憂。
那些人總說王朝末年,大災大害不斷是天人感應,皇帝無德。但有沒有可能,我們生活所在的土地,就是每隔兩三百年就天災不斷呢
而那時候,大戶、朝廷本就將百姓萬民壓在一個極限,不斷災害下來,只有一個結果官逼民反也不得不反因為他們都想活著。”
朱無視陷入沉思“你的意思是我大明過些年也會遇到連續不斷的大災大害,所以必須要提前做好各種準備”
王陽明頷首“必須要做,未雨綢繆是必要的。
這就是我今天匯報的第一件事抑制土地兼并,各州囤積糧草糧食,最好能供應當地三到五年所用。”
“王大學士,這土地交易本就純屬自愿,那些大戶高價買田,難道我還不讓他們買”朱無視無奈。
歷代王朝不知道這個危害嗎華夏千年,不知道出過多少聰明人,但是他們沒辦法。
“王爺,我有一個妙計我們可以在各地建立很多個皇家商會,他們的作用就是控制百姓生活基本所需的商品糧食、鹽、銀兩。
不管是大災還是大害,只要一直讓糧食、鹽保持在一個價格,誰還會去高價買田”王陽明笑道。
朱無視若有所思。
以前這皇商齷齪自然有許多,但只要王陽明那些賬房培養出來,每隔一段時間清查賬單,那這計劃還真有實現的可能。
而且讓朝廷控制糧食價格的基本前提,是朝廷有足夠的糧食。以前自然不行,但只要土豆、番薯普及下去,推廣種植,那還真有可能。
“茲事體大,我會上奏皇上,請他裁決。”朱無視緩緩道。
穩了
王陽明點頭,皇上那家伙現在沉迷打仗,只要是他們倆一起上的奏折,從來沒反對過。
還記得他第一次和皇上見面的時候,他就遞交了一份長長的三萬字的治國方略。
當時皇上打開奏折的時候,他從正德的眼神中看到的是清澈見底的愚蠢。
等一會,皇上奏折隨手往桌上一扔,就說了一句“就按你的辦。”
自那以后,他就知道,這正德正是他所求的治世明君。
垂拱而治,千古一帝
“王大學士,還有第二件事呢”朱無視好奇問道。
王陽明繼續拿出一份奏折遞過去。
“稟報監國,相比于歷朝歷代,我大明其實還有另一大害藩王宗室。
根據洪武二十八年詔,減諸王歲給
親王歲,祿萬石;郡王歲祿二千石,承襲郡王照初封郡王,減半;鎮國將軍歲祿千石,而朝廷正一品俸祿才一千零四十四石;輔國將軍歲祿八百石
但,洪武年間當時宗室也只有區區四十九人,如今正德年間,據微臣統計,總計有十萬人之多,再過幾年,甚至能達到二十萬,三十萬。
而按照洪武年間的詔令,去歲我朝總收入一千八百五十萬兩,其中就有五百五十萬兩用于宗室俸祿的支出,整整占了三成之多。
但這些宗室于我大明朝廷無半點益處,反而有不少人和當地官員沆瀣一氣,迫害萬民,擾亂法紀,損害我大明皇室威嚴。”
朱無視眉頭緊鎖。
減少宗師俸祿這件事,其他皇帝肯定也考慮過,但他們怕的就是一件事明成祖靖難。
當年明成祖起事的時候,三萬對百萬,誰也不認為他能贏,但他恰恰就贏了。
若是再出一個明成祖呢
沉思一會,朱無視突然想起一件事,他自己就是一個絕世高手啊。若是那些藩王來京城找事,他打不過曹正淳還打不過那些廢物
最關鍵的是,反正皇帝也不是他,靖難難道還靖到他身上不成
問題不大
“王大學士,你有何良策”
王陽明望著興致勃勃的監國,陷入沉思。
這就答應了
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