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承平數百年,那些大戶人家一個個可以說富得滴油,僅僅一年時間,他也就抄了五個大戶,十個中戶,還有三個走私大家,就抄到價值數千萬兩白銀的田地、商鋪、珍寶。
大明的財政頓時一輕。
有錢,才能辦事,不然誰會為你賣命
他如此作為,整個官場自然是怨聲載道,每天送到北疆的奏折和信件都能當柴火燒,不過他們要么找不到正德,要么辛辛苦苦找到了,都被一句話打回。
“是皇叔監國還是你監國你閑得很啊,要不要來跟我打仗走,咱們一起去草原打草谷”
至于某些大戶干脆揭竿而起,想要造反問題不大。
這一年以來,正德也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前半年橫掃北疆,一個人帶著曹正淳和一千黑騎,不眠不休,一路不停,橫掃九邊,哪個部落不服就打誰。
第二件事后半年,他帶著一千黑騎巡視全國邊防,將百萬大軍裁撤到五十萬,不服的就打。
當然,其中有不少本來就領的空餉。根據大學士王陽明計算下來,這裁撤一半大軍,大明的戰力不降反增。
真是離譜至極。
“王爺,文淵閣大學士,王陽明求見。”孫公公進來匯報。
“請。”
王陽明不緊不慢進門“拜見王爺。”
“免禮,王大學士,我交給你的任務辦得如何了”朱無視澹澹問道。
不久前他才明白那正德將這王陽明火速提拔的原因,相識許久,他才知道此人武功、才學,竟然不在他之下。
王陽明作揖“稟監國,三千名熟練使用新式記賬法,以及新式數字的賬房已經培養完畢,短時間內已經查清內庫、國庫、六部相關財物、銀兩等短缺。
這是相關的缺損奏折。”
讓孫公公接過奏折,朱無視隨便翻幾頁,長嘆口氣“觸目驚心。”
可以說這六部上上下下,有一個算一個,基本上就沒有不撈的。
是啊,辛辛苦苦考上科舉,不撈一把,對得起自己晝夜苦讀的辛苦嗎
“監國,你準備怎么解決”王陽明好奇問道。
朱無視沉吟一會,也覺得無奈,這種事一個處理不好,可能整個大明就癱瘓。
“微臣覺得此事不宜牽扯太廣,只誅首惡為宜。另外大明的俸祿根本不夠那些官員們日常體面的生活,俸祿也應當提一提了”王陽明直接給出意見。
龍場一行,他悟出真正的道理,夫心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
即萬事萬物,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追究其根本。
朱無視點點頭“理當如此。”
王陽明繼續拿出一份奏折“在整理收拾大明近二十余年財政卷宗,以及對比歷代王朝的史事資料。微臣還發現了可能導致我大明國運受損,同樣脫不開歷朝歷代國祚不到三百年的問題。”
“哦王大學士,您說。”朱無視來了興趣。
不得不承認,這個王陽明有時候說的話,做的事,真的讓他大吃一驚。
“第一,最重要的,也是歷朝歷代都會碰到的問題土地兼并。
王爺,你想想,大明承平數百年,只要不打仗,沒有大災大害,那人口只會越來越多。
但土地田地就那么些,而那些大家大戶還一直在用各種辦法吞并土地,以后會發生什么”王陽明問道。
朱無視想了想“自漢以來,民得以自買賣田土,自秦開阡陌之后,田地即為庶人平民所開擴。但是,最后這些田地基本都被富者、貴者得到。
富者有資金可以買田,貴者有力可以占田,耕田之夫,只能為富貴人家,權勢之家出力,百姓和耕田的牛馬沒什么區別。
最后,越來越多的百姓成為奴隸、仆人,只能成為那些大戶人家的附庸,失去一切。”
王陽明點點頭“的確,我稱這大明所有土地的產出為總生產力,而大明的土地雖大,但終歸是有限的,那么這生產力也是有限,能養活的人口也是有限。
若大戶拿去大部分的生產力,讓那些千萬黎民只能靠最基本地活著,那只要遇到大災大害,萬民傾覆只在旦夕之間。
只是一次大災還好,要是某些年大明一直遇到各種災害,那只有一個結果,整個大明都會崩潰。”
朱無視詫異“怎么會這么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