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大多對vr和ar比較熟悉,但對r和cr還有點陌生,乍一聽來,難免不明覺厲。
簡單地說,vr就是virtuareaity,指虛擬現實技術,它能將人的視覺和意識完全帶入虛擬世界中,帶來沉浸式的體驗,即“你所見的一切都是假的”。
ar,就是augntedreaity,增強現實,它將虛擬的數據放置進真實的世界,但你能夠分清什么物體是真的、什么物體是假的。
r,ixreaity,混合現實,在你的可視化環境里,虛擬物體和真實物體并存,你已然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cr,eaticreaity,影像現實,虛擬的場景就跟電影特效一樣逼真,甚至能夠“欺騙”你的大腦。
按照孫霖的說法,華交大的這場特別節目,是利用cr技術提前制作好流程、再用r技術混合現實展示出來的表演,是基于露天場地全息投影術帶來的3d視覺盛宴。
在網傳的那段視頻里,可以清楚看到當時整個操場中只有兩名學生,沒有其他正在進行的比賽,觀眾們也都是在關注著操場。
這從側面證明了視頻內容確實可能是“中場休息節目”。
華交大的官博原本就時常會發些“科普答疑”類的微博,公眾對這個號的發言還是比較信賴,一度愛稱其為“交大博物君”。
因此在澄清微博剛發出來的那段時間,確實有不少人都相信了這真的是場地特效。
民眾對現代前沿科學的認知本來就很模糊,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概念,人們或許會有所耳聞,或是看過些科幻片、大概能想象出類似的東西,至于這樣的技術究竟能不能實現,他們其實也不知道。
可科學家們是知道的。
孫霖的這段說辭,有一個十分致命的漏洞。
在這條微博發出后的第三天,一個知名的學術大v,在網上發了一段不點名道姓、但極具內涵諷刺性質的長微博
又聽聞,最近有些院校打著科普的幌子,胡扯八道糊弄大眾,吹鼓些看起來不明覺厲,實則狗屁不通的大話,著實讓人汗顏。
本人也不是專門研究什么cr、r的,就只在我從業十年的光學領域講一講吧。
有朋友問我“全息投影技術”到底是怎么回事真有電影和視頻里那么神嗎
我只有對他笑笑。
總的來說,以當今世界的科技水平,想做到“真正的全息投影”,有以下幾個繞不開的難點
一是介質。眾所周知,光的傳播依賴介質。真正的全息投影,可以預見是應當是一種能直接在空氣中成像的技術。但空氣作為介質的條件十分苛刻,目前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完全以空氣作介質、承載立體信息的技術出現。即使是實驗室里的全息投影,也無法徹底擺脫介質。
二是范圍。受介質的限制,現階段比較成熟全息投影術,大多是利用各種人為手段,造出一塊“幕布”,比如水幕、煙幕、高速旋轉的顯示屏等等,這使得全息影像的投影范圍十分有限,至多只能在一個房間那么大的區域內進行,而且必須處在特定的觀影角度才能看到立體圖像。
三是環境光。但凡上過t投影課的人,就知道環境光對投影的干擾有多大。目前大多數全息投影都依賴于苛刻的暗光環境,像是能容納萬人的露天體育場這種地方,本人孤陋寡聞,實在沒聽說過如此強大到讓人匪夷所思的光源。
大伙兒私下里吹吹牛侃侃天,無傷大雅,可要是一本正經地、拿還需十幾甚至幾十年研究才能實現的技術來做“科普”
私以為,這已經不是學術問題,而是學術品德的問題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條長微博之后,陸續又鉆出不少從事光學、材料、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大佬,對華交大官博的科普內容進行了打臉。
打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當今的科技水平,投影技術無法實現、r交互無法實現、高帶寬光信號的調制非常困難等等。
還有些動機不明的人,將這段視頻傳到了外網,附上那名學術大v的微博,向國外幾個知名的光學實驗室求證。
最終得到的結論是這種級別的全息投影術,在全球范圍內,還根本沒生出來呢
華交大今天被打臉了嗎、華交大學術造假、你聽說過cr嗎等相關話題,一舉包攬熱搜前十,熱度經久不退。
科普是假,視頻是真,那華交大官博的發言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公眾們把矛頭一下子就對準了視頻里切磋的謝銘、小劍修和圍觀的學生們
“華交大藏了這么多年,終于瞞不住了球球你們快承認吧,道友,你們是不是真的在修仙”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