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見到崔舒若好精神,竇夫人欣慰驚喜,哪有不依的,她拍了拍崔舒若的手,“好,由著你們高興,我原也不管你們和誰玩在一塊。平娘也就罷了,倒是你,不常出門走動,身子怎么能好得起來宛娘性子好,你們常常同她一塊,出去踏個青,多好啊。”
崔舒若立刻笑得眉眼彎彎,“阿娘說的對,等過兩日涼快些,我定然拉著平娘和宛娘一同出去,只盼到時阿娘莫嫌家里乖巧的女兒變作了只野猴子。”
她神情靈動,促狹起來活靈活現,很討竇夫人喜歡,竇夫人果然開懷大笑,點了點崔舒若的腦袋,“哎呀,哪還用得著等來日,現在可就叫我發覺了,盡會說些不著調的哄我開心。”
崔舒若哄人還是很有一套的,趙平娘性子堅毅,除了幼時,從不曾對著竇夫人有如此嬌態,可以說崔舒若的存在,完全滿足了竇夫人一心想要的能承歡膝下嬌憨討喜的小女兒的愿望。
崔舒若抓緊時機,繼續說道“還有啊,您剛剛給我們吃了點心,投桃報李,我也要送阿娘既好吃又好克化的點心。”
“在哪啊”竇夫人道。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崔舒若搖了搖腦袋,一副學究念古文的做派,“您剛剛不是還夸了宛娘嗎,她不僅性子好,連做點心的手藝也是一等一的,方才她還煮了茶湯給女兒嘗,不比行雪煮的差呢。”
行雪原是竇夫人身邊伺候她的婢女,后來撥給崔舒若了,竇夫人對行雪的手藝還是很了解的,聽見崔舒若這么說,她先是正了正色,頗為夸贊的看了孫宛娘一眼,然后又瞧向崔舒若,“好你個小滑頭,我還當你特意準備的,感情是要借花送佛。”
竇夫人嘴上這么說,看崔舒若的眼神可寵溺的緊,顯見是在打趣她。
崔舒若也順勢拉住竇夫人的手臂,頭靠在肩上,撒嬌道“因為我知道阿娘最好了。”
如此嬌態,可叫竇夫人心都化了,她溫柔的拍了拍崔舒若的背,“好好好,阿娘知曉你的心意。
忍冬,你去把我那套南珠的頭面拿來,等會兒二娘子回去時一道送過去。”
說完,竇夫人低頭柔聲詢問,“這下可高興了”
崔舒若點點頭,莞爾道“高興,高興極了阿娘果然最好”
趙平娘在一旁看的有些吃味,卻不是對竇夫人,而是對崔舒若,“好呀你,阿姐對你便不好嗎,平日里我也沒少送你東西,小沒良心的。”
竇夫人行事穩妥,為人周到,她既然送了崔舒若頭面,就不會厚此薄彼,一同在場的趙平娘和孫宛娘也都有東西。
趙平娘得的也是一套頭面,但卻是綠松石的,很符合趙平娘的脾性喜好。至于孫宛娘,則是送了赤金瓔珞圈,自然及不上送崔舒若她們的貴重,但也很拿得出手。
關鍵是來日戴著這副赤金瓔珞圈,只要說是齊國公夫人送的,哪怕是當作嫁妝,都能漲不少面子,在夫家腰桿子也能挺直許多。
崔舒若的梳妝盒里還真沒有項圈,她忍不住瞧了好幾眼,實在是古人在首飾上的技藝精湛,巧奪天工,但凡看上兩眼,藏在骨子里的華夏基因都會覺醒,忍不住動心喜歡。
崔舒若雖然只看了看,但還是叫一旁的趙平娘看出端倪,她正為方才崔舒若的話吃味呢。既然崔舒若對項圈感興趣,趙平娘湊近崔舒若,小聲道“我那有一副羊脂玉螭金瓔珞項圈,你既然喜歡項圈,我那副可比這個貴重精巧多了。
等回去我就命人送去芳蕪院。”
崔舒若也沒和趙平娘客氣,“多謝阿姐。”
趙平娘繼續問,“那你最喜歡誰”
崔舒若笑彎了眼睛,“最喜歡阿姐”
趙平娘滿意點頭,心情又變得極好了。
竇夫人因著孫宛娘舉止大方,對她還是頗有好感的,加之有崔舒若和趙平娘的人情,她既清楚了孫宛娘的處境,也愿意助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