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舒若雖然心里有成算,但這樣的流言蜚語,在時人眼里,只怕是翻不了身的。她遇見的若是偏激些的家人,即便是親生女兒,只怕也會禁受不住流言,甚至信以為真,把女兒送出去,要么燒了,要么送去佛堂清苦一生。
她目前雖然只知道趙平娘的態度,但她可以肯定的是,以竇夫人對她的偏愛,還有趙巍衡對認可之人的信任,絕對不會因為區區流言就懷疑她放棄她。
唯獨拿捏不準的,就是齊國公了。
崔舒若也不確定齊國公會不會選擇將她推出去面對流言,即便他這么選擇,對崔舒若而言,還是能解決的了,只是等到將來,恐怕會在齊國公的心里留下隔閡。
在崔舒若思索如何試探齊國公心意的時候,齊國公身邊的長隨突然捧著賞賜,招搖的繞府里走了一圈,最終到了崔舒若的院子里,將賞賜交給崔舒若,除了各種珍奇的物件,還有一樣最重要的東西。
那是齊國公第一次上陣殺敵后,皇帝賞賜給他的佩劍,后來跟著齊國公在沙場上殺敵無數,劍身都已經斑駁,已經被齊國公閑置起來,但卻沒有放進庫房,而是擺在書房,時不時觀摩一二,乃是齊國公的心愛之物。
如今,卻給了崔舒若。
而且還是大搖大擺的給了。
無疑是齊國公的表態,他對崔舒若這個女兒依舊疼愛,并且相信她。齊國公將這把殺敵無數的長劍贈給崔舒若,何嘗不是想明示崔舒若,讓她亦有殺盡敵人的堅決與勇氣,莫被區區流言左右。
后面,竇夫人和趙巍衡,還有孫宛娘也都各自送了東西給崔舒若,以表示信任。不管外頭亂成什么樣子,至少齊國公府依然如舊,下人更不敢對崔舒若有絲毫不尊敬,連嚼舌根都不敢。
竇夫人本就治家嚴謹,孫宛娘來了以后,雖然看似手段溫婉,可實則比從前要更有規矩,看管灶臺的婆子連油水都撈不著了。
趙巍衡身邊的人則更不講理些,他們在街上聽到有人說崔舒若的是非,言語污穢,干脆直接把人打到重傷,還日日守在那個敢公然編排崔舒若的茶肆上,不肯讓客人進去,弄得人家沒法做生意,只能一再賠禮道歉。
最后不得不在一片謾罵崔舒若是妖孽的喊聲中,命人傳唱當初崔舒若祈雨的種種事跡,好一通夸。
就這樣,魯丘直幾個還每日輪流去盯梢,但凡有一日敢陽奉陰違,頃刻間就喊來一群乞兒和流氓搗亂。
雖然他們的所作所為,未必真能起什么作用,但還是叫她覺得心里一暖。
孤軍奮戰和有人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這邊,是截然不同的感覺。齊國公后來更是單獨見她,想問她有沒有什么計策,倘若她沒有主意,也許自己只能帶著她請見圣人。只要圣人愿意信她,那么外頭的流言再厲害,也不能影響她。
崔舒若胸有成竹的說自己有主意,請齊國公信任她。
齊國公見識過崔舒若在上建康來時的果斷跟見識,倒不是一般的阿耶,非要自己做主。他見崔舒若如此信誓旦旦,倒是愿意放手讓她一試。只不過最后還是叮囑崔舒若,事情真到了她不能彌補的地步,一定要告訴他,而不是自亂陣腳,因為齊國公府永遠是她的靠山。
崔舒若臉上帶笑,應下了。
等到回自己院子以后,卻以及沒有任何動作。
因為崔舒若在等一個時機,看似流言愈演愈烈,崔舒若處境不妙,可其實越是如此,背后之人被戳破的那一日,才越是逃不過懲戒。
否則,若是最后因為她的家世太好,就被息事寧人了可怎么好。
崔舒若就是要事情鬧到最大,鬧到即便是博陵崔氏和柳家聯手,都無法按下。到那個時候,柳夫人是否會后悔今日的所作所為呢
就如同崔神佑倒在逃出生天的最后一步那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