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舒若很清楚,自己施的粥壓根沒有能治好病的作用,不過是一萬普普通通摻了粟米的粥,可以裹腹,也只能裹腹。
真正能救人的是醫者,是藥。
所以崔舒若開始尋思以齊國公府的名義辦免費的醫館跟善堂。一則醫治患病的窮苦百姓,二則收養爺娘都死在戰亂的孤兒們。
三管齊下,沒有什么比這些更能收服人心的了。
但這么大的事,若是支撐一日兩日倒也罷了,時日久了是筆相當大的支出,還是得要齊國公同意才可。她干脆寫了一封信,命人快馬加鞭送到齊國公的手里,里頭寫上了她在樂東郡的見聞,還有自己的見解。
崔舒若寫完信以后,心中亦是十分感慨。
她這些時日抽空便翻看曾經的樂東郡郡志,原來這里明明也曾是十分繁華的。樂東郡為于五郡的交接之處,又盛產紅藍草,那是做胭脂必備的料子,故而貿易興盛。郡志還說,樂東郡女子較其他州郡,要更貌美。
可就是這么一個熱鬧繁華的地方,街邊的屋檐大多破敗,有些磚瓦都塌了。
至于年輕女子,更是如金子一般少見,活下來的也多是面色倉惶,看向誰都是一臉戒備。而在樂東郡,就連所謂的士族豪紳們,也大多不見蹤影。
崔舒若細問之下才清楚,原來丹恒覺得士族們比一般人尊貴,家中又富庶。故而在攻進來以后,最先遭殃的就是那些士族豪紳,貌美女子們被劫掠一空,男子們先是被虐殺,剩下的被當做豬羊圈養起來,時不時趕出來取樂。
看著原本身份尊貴的人淪為自己玩物,才更能滿足心中變態的欲望。
這也是為什么樂東郡打下來以后,可以由著齊國公府的人安排,不必擔心本地士族的緣故。
多數死光了。
荒涼的長街之上,最多的便是被丹恒族人玩弄著砍掉腿腳,或是剜了眼睛玩樂,最后只能滿地爬的乞丐們。
可這年頭,沒幾個人家里有余糧,乞丐們也不過是茍延殘喘等餓死了。
但真正叫崔舒若接受不了的是,據接手樂東郡的官吏稱,而今整個樂東郡算上幼兒與滿街爬的乞兒們,也不過三千余人。
聽得崔舒若整個人都愣住了,許久沒能反應過來。
因為據樂東郡的府衙里頭記載,明明在過去未被胡人侵入前,光是城里就有十多萬的百姓,還不算士族豪紳們的奴仆們。
怎么就只剩下三千余人了呢
怪不得每回施粥,總能看到過那么多熟悉的面孔。怪不得沒什么人鬧,因為早上的粥發不過午膳前,其實人就差不多都施過一遍了。
等到午膳前歇息片刻,重新開始施粥時,其實是又一輪。
她過去從建康回到并州的路上,的確見過不少逃難的人,還有不少死在半路的,可她在馬車里,感受的的確確沒有這么深。
也許馮許曾經說過的話是對的。
她以為她很清楚亂世是什么樣的,其實不是。
比起路邊的死人,受苦的百姓,銳減的人數更叫人恐慌,也更讓她明白何謂亂世,何謂真正的殘酷。
十多萬的百姓,被殺到只剩下三千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