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僅有幾家還開著的臨街商鋪,也逐漸打烊了。林知織看到有關東煮,她隨手帶走了那朵干枯的薰衣草,請兩人吃夜宵。
林知織記得自己讀書的時候,堅持撿瓶子來賣了攢錢。這樣每到冬天,她就能期待在校門口遇到關東煮的小攤。
遇到了,就花5毛錢吃一碗,一點粉加一個豆泡,熱熱辣辣的湯。不僅肚子里暖和,全身都熱了起來,臉也紅潤。
這是一個學生當時最大的快樂,甚至會產生一種活著真好,世間門真好的積極想法。
回憶著記憶里的那碗便宜關東煮,林知織走進這家小店時,還在感慨這豆泡簡直跟小學時吃的那個一模一樣。
歐陽閔都納悶了,心想豆泡不都長一個樣嗎批發的冷凍貨品啊。
已經有白頭發的店主指著鍋里問他們要什么,林知織點著點著,看著店長大叔琢磨了半響,忽然問道“你以前在一中擺過攤嗎就是賣5毛錢一杯,一筷子粉三個豆泡的。”
大叔把香蔥香菜一撒,用小勺子去舀辣湯,抬頭瞇個眼睛瞧著林知織“你也吃過熟客呀,整個蔡縣的小孩,都吃過我家的關東煮”
林知織驚喜莫名,又點了些。
現在太晚,本來已經熄火了。店長大叔麻利的把煤氣打開,抓塊布抹了抹額頭的汗。
知道林知織以前是蔡縣一中的學生后,他笑容都真摯了三分“我現在是年紀大,吹不動風了,才盤了個小店守在小學門口。不是我自賣自夸,我熟客真的多。我前幾天遇到一個,也是說從小學開始就吃我家的,當年的小孩都長大嘍。小妹啊,現在在哪工作呢還是還在讀書”
林知織隨意談了幾句,直說辭職了,現在回老家散散心。
“我朋友。”林知織指了指趙飛雪和歐陽閔,重點指了指歐陽閔,“他也是我們蔡縣的,但很小就出去了,所以對叔您家的關東煮沒印象。”
“那這得多吃點。”店長大叔非要多送些豆泡蘿卜。這些素食看著便宜,在關東煮里卻是一等一的美味。煮的長長久久的半透明蘿卜,一塊肉都不換
和往常的客人不一樣,店長大叔一邊煮一邊聊,頻頻抬頭看林知織。他看著看著,一拍腦袋,終于想起了林知織是哪號人“我看你有點眼熟,你是不是以前,以前住那個,那個電子廠職工樓里的,林家的大女兒”
林知織并不意外自己還在一些老人的印象里。畢竟當初她干下的事情確實有點轟動了。一個在那個年代,一個小地方的,女孩子,敢去告父母虐待,還有理有據。
一場官司綿延幾年,女孩成年后更是直接把自己戶口從父母戶上遷出去了。
就算新聞不報,那也是十里八鄉口口相傳聊的最長最久的新聞。屬于逢年過節,走門串巷,人與人見面,張口都是“你知道那個城北的,有個姓林的一家”
眼見著自己也談論過的主人公出現在自己面前,店長大叔沉默了。
林知織倒沒覺得有什么。她提起筷子,想到了在她第一次嘗試離開那個家的時候,母親抱著三歲的四妹妹,聲嘶力竭地吼她。
彼時林知織知道自己一個都帶不走,她自己都不知道下一餐在哪。所以頭也不回就走了,拋下了那個泥潭子。
后來能邊打工邊讀書,能堅持咬牙一路考上大學,那些毅力里也未嘗不是懷著等自己發達了,能賺大錢養得起了,就把妹妹們都撈出來。
結果等林知織錦衣歸鄉,房子早拆遷改成小學了,那一家人也不知去了哪里。
“他們搬家了,不知道我那幾個妹妹怎么樣。大叔,她們來過你店里嗎”
店長大叔有些驚訝,反問道“不是你在資助她們嗎林家的那幾個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