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倆走過立身橋后沒多久,便看到云起書院立在山腳下的石碑。
石碑上書“云起書院”四個大字,旁邊更有八個小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字寫得不錯。”宋墨玉雖然字寫得不咋地,但好賴還懂欣賞。這幾個字都出自一人之手,結構方正,筆力雄厚,氣勢磅礴。字如其人,宋墨玉仿佛能從這些字中,看出題字之人的風華氣度和鯤鵬之志。
“豈止是寫得不錯。這可是張尚書親手所提。張尚書幼年在云起書院讀過書,故地重游日感懷頗深,興致之下親題院名和校訓。我自小便常常來這里觀看這石碑,每次回去臨摹都會有新的感悟。”蘇如霜激動地說。
“厲害厲害。”宋墨玉點頭,敢情是做了大官的知名校友所題。
“好了。我險些把這忘了。你快些把這發糕吃了吧。”宋墨玉連忙把手里提著的油紙包遞過去。
蘇如霜揭開油紙包,湊近聞了聞,眼前一亮“茉莉花做的”
“我知你愛花,我以花入食,你可喜歡”宋墨玉在旁邊說,“可惜這時節桂花還未掛樹,不然用桂花灑在上面,味道更香也更好看。”
“喜歡,這做的也太好看了。”蘇如霜捧著色澤潔白如玉的發糕,鼻下都是茉莉花和大米的香氣。她試探著吃了一口,入口甜而不膩、糯而不沾,實在是味美可口。
“你喜歡的話,以后我再給你做別的口味吃。紅糖的、蜜棗的、桂花的,果仁的你想吃什么口味都有。”宋墨玉見她喜歡,立即允諾道。
“墨玉,這下我真的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吃食的買賣了”她家墨玉做的吃食又好看又好吃,而且玲瓏奇妙,在這小鎮上從未有人見過。蘇如霜仿佛已經看到宋墨玉攤前人流如織的樣子。
云起書院內正傳來郎朗的讀書聲,站在山腳下便能聽見。
宋墨玉側耳聽去,多是一些艱澀難懂的文言文。有些是稚嫩的童聲,有些則是清朗的成年男子之音。
這山腳下鋪著青石板,路面寬闊整潔,更有一棵大榕樹立在橋邊,正是一個擺攤的好地方。
“那便是這里了。明日我便開張。”宋墨玉對這個地方很是滿意,決定把小攤開在大榕樹旁邊。這里是過橋的必經之處,夏日里又有榕樹的樹蔭遮蔽,甚好甚好。
“好。那我明天一定來給你捧場。”蘇如霜見宋墨玉定下她選的這處,心里也高興能夠幫到摯友。
蘇如霜今日還要去家里的書社幫忙,兩人便在臨近午時分別。
宋墨玉先去了一趟集市,花了二十個銅板,請人留意“百年古蓮子心”和“海蜇”的消息。她可以出高價采買。
為做兩手準備,而后她又帶著陳司懸的那塊觀音玉佩,去了鎮上的三家客棧。往來云鶴鎮的游商之人多在這三家客棧落腳,保不準有認得這塊玉佩,或聽過陳司懸名字的人。
可惜一連找了三家,一個認得的人都沒有。反而還有些人覺得宋墨玉不懂行,想以極低的價格誆騙她出手這塊玉佩。
“不賣”宋墨玉冷冰冰撂下兩個字,踏出客棧大門。
身后的商人小跑幾步跟了上來,笑容燦爛“小娘子,二錢銀子不賣就不賣,五錢如何哎哎哎,別走啊,有得商量的。一兩銀子如何一兩銀子你肯定找不出比我更高的價錢了”
宋墨玉理都不理,兀自朝著回家的路走去。她既然找不到陳司懸,便只能期盼著他是真的在乎這塊玉佩,會依照她說的來鎮上把玉佩贖回去。
一直走了一里地,宋墨玉回頭一看,發現那名商人居然還跟在她后面。
“喂,你有完沒完”宋墨玉站定怒視,沒想到古代也有這樣尾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