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每個人都坐好后,有僧人師傅們端著木盆開始過來打飯菜。
這里的米飯并非完全的米飯,而是看起來綠油油的菜飯。
新米價貴,陳米價廉。
這種菜飯是將陳米用溫水浸泡后搓洗到發白,然后加上剁碎的白菜、油麥菜等蒸出來的。不僅看著顆粒飽滿,而且吃起來沒有了陳米的“異味兒”,反而多了蔬菜的清香,口感也更加筋道。
打完飯后便接著打菜。
今天的素齋是兩菜一湯。一道菜是清炒胡瓜,一道菜是水煮南瓜葉,還有一道豆腐湯。
飯菜都盛到碗里后,沒有一個人動筷子。直到有三聲木魚聲響起后,大家才開始用飯。
吃飯的過程也是極其靜默的,幾乎沒有人發出大的聲音,也沒有人攀談。
饒是宋墨玉這樣閑不住的性子,也跟著安靜下來,細細品味著這質樸的齋飯。
不管是飯還是菜,除了鹽外幾乎都沒有加別的調料,完全還原了食材的本味。
只是不知道如何處理的,這些蔬菜并沒有土腥味,吃起來很清甜脆爽。只不過宋墨玉并不怎么愛吃清淡的菜,這種素齋偶爾吃一次還好,要她天天吃真是要老命了。
想到這里,宋墨玉很是佩服這些剃度出家的僧人。放下凡俗一切,放下口腹之欲,在這里數十年如一日,只求心凈。
“你怎么不吃”宋墨玉抬頭看了眼斜對面的陳司懸,用口型問道。
宋墨玉都吃了半碗了,陳司懸的碗里還是滿滿當當的。
陳司懸并不是不吃,他每樣都嘗了一點。只是無一例外,全都是味如嚼蠟。
眼見宋墨玉看著自己,陳司懸只得拿起筷子,面無表情地咀嚼吞咽。他完全無法感受到這些食物的滋味,只覺得像是在往喉嚨里倒石頭渣子,強忍著要把它們吐出來的沖動才能勉強咽下去。
這是宋墨玉第一次看陳司懸吃她做的食物以外的東西。
眼見他吞咽困難,她心里暗自驚訝,雖說這素齋是清淡了些,比不上她做的吃食可口開胃,但也算得上清爽。這陳司懸也不必要做出這副赴死的模樣吧。也真是奇了怪了。多半是以前家道沒中落時候養出來的毛病,嘴刁。
等再過幾日把剩余的蓮子茶和雪羹湯兌換出來,陳司懸也不用在她家做長工了,她就把那塊好玉還給他,他或賣或當,得了銀子自己自在過活去。只希望他那時候不要再嘴刁了。不然銀子花完了又要受罪了。
宋墨玉忍不住想了許多。
用完齋飯后時辰尚早,幾人一塊過了石橋。宋墨玉建議不走來時路,換一條下山路,看看不一樣的風景。
大家都沒有意見。
陳司懸和宋之衡一人拿著一根長樹枝在前頭先探路,宋墨玉扶著紀嫣在后面慢悠悠地走。
“快看這里有野桂樹”宋墨玉嗅覺較別人更為敏銳,她聞到一陣桂花香后三步并作兩步鉆進一處林子里。
其他三人跟著她一并過去看。
八月已至,山上的桂花總是開得早些。
眼前的林子里長著四五棵桂花樹,有兩棵還是花骨朵,另外幾棵則長著滿樹香氣襲人的鵝黃色桂花。看著就叫人賞心悅目。
“人間塵外。一種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戲把黃云挼碎。”宋墨玉站在樹上望著,忍不住說道。
她聲音很輕,卻被旁邊的陳司懸聽個正著“沒想到你看著行事粗魯,還有幾分文采。深藏不露。”
“你說什么”宋墨玉猛地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