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從陽的腳步驟然一頓。
溫夫人心內深嘆。
這是從陽放不下,如何怪得了明遙。她從沒見過明遙那般樂意出門,一大早竟沒用人催就走了。
可從陽已經會是明達的丈夫,改不得了。丈夫心里若一直有自己的親妹妹,明達真能看得開嗎
盼她能看開些,畢竟已經走到了這一步。
婚事可以強求,人的心怎么能,她是教過的。
明達說她懂得。
何夫人趕緊狠狠瞪了兒子一眼,用眼神催他快走別停,心里罵了一聲,怎么二姑娘人不在家還能惹事
而廣川子夫人便似沒看見準新郎的異樣一般,接過溫夫人的話,笑道“她姐姐的好日子,你也不讓她湊湊熱鬧,就這還成日說她不愛動呢。”
“正是她不愛動,才趁著天還不太冷讓她出去活動活動,別成日悶著。”溫夫人笑說起其他孩子,“她四妹妹還想去的,又看是她大姐姐的好日子,不能人都不在家。我說下次帶她去。”
廣川子夫人忙笑夸一句“四姑娘才多大果然識大體。你這還沒娶兒媳婦,家里女孩子先能替你分憂了,個個都教得那么好,真叫人羨慕”
說完這話,她心內不免思量起來。
近幾個月,幾乎是有請帖送到安國公府,溫夫人便會帶了全家女孩去赴宴。眾人都大概清楚,這是溫夫人為了消除無稽流言才如此。但其實從陛下開金口起,除有心之人外,連私下都沒人敢說崔家和二姑娘的閑話了。何況以幾位姑娘的人物品性和溫夫人一向的清名,哪有人真信“私情”一說不過是有熱鬧湊,便自己也多添幾句而已。
既四位姑娘名聲無礙,從前想求娶大姑娘未成的人家不免又活動了心思,各顯神通,把意思遞到溫夫人面前。
哪知八月初二,廣宜公主府賞菊宴上,溫夫人露出意思,說家里只求大姑娘一生安順,要把孩子嫁回娘家。
眾人便思索,大姑娘到底因與人命格不合退過一回親,溫夫人心疼孩子,不愿折騰,也是應當。
況且溫家也是國公府邸,說來算門當戶對,并不委屈了大姑娘。
連齊國侯夫人替三殿下說親都被婉拒,眾人也就不奢望溫夫人回心轉意了。
安國公府也不是沒了別的女孩子,想結親還有機會。
三姑娘正當嫁齡,四姑娘才十歲,還想結親的人家自然是先問三姑娘。
不管誰家相問,溫夫人都與中人夸一回三姑娘的長處,比方自幼勤勉,和她大姐姐一樣讀書不掇、才藝俱通,比方現在三個女孩子掌家事,凡一應瑣碎之事,都是她一人做主,她姐姐們歇著等等。
只有廣川子夫人等近交家中才知,近月溫夫人私下里夸得最多的是四姑娘,三姑娘反快成了透明人。
她們都是知道姚姨娘殺人一事的。但那時三姑娘才四歲,其后便也被接到溫夫人身邊教養了。這些年來,溫夫人在外對幾個女孩都無甚分別,她們對三姑娘便也不是全無意思。
可溫夫人竟又改了態度不管是因為什么,滿京里女孩子那么多,不是看在安國公府的門第和溫夫人親身教養上,似三姑娘一樣人物的女孩兒,倒也不是多稀罕。
就看家里男人想不想和安國公結親家了。
不過,生母是這樣,本人又不大受溫夫人喜歡的女孩子,果真進了他們家,也怕有禍患。
而且,若三姑娘的親事真是全由安國公做主,那得看安國公能不能看上他們的門庭。
廣川子夫人不由笑了笑。
畢竟,國公爺眼光高啊。
三位夫人至,安慶堂內,獨有徐老夫人端坐不動,紀明達亦起身,帶眾弟妹出去相迎長輩。
畢竟是國公府的公子,懂得如此場合由不得他造次又獨自在家養傷幾個月,溫從陽已經調整好了心態。
今日是他與旁人定親的日子,何必叫遙妹妹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