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繩槍的準頭雖然差,但這么多排彈幕一塊兒打過去,總能命中點目標。
僅轉眼之間,關卡被彈丸、箭矢的呼嘯聲,以及人的哀嚎慘叫聲牢牢包圍。
大量匪徒在猝不及防之下,無不被灼熱的彈丸洞穿身體,紛紛裁倒翻滾在遍地血泊中。
伴隨著彈丸入肉的身體與不像是人類所能發出來的慘痛悲鳴,關卡升起了一朵朵艷麗的牡丹由血液構成的“牡丹”
一下子濺起數尺高的鮮血,在慣性的作用下,于半空中飛舞、分散,真的活像一朵朵美艷的牡丹。
只可惜這些“牡丹”卻有著曇花的特性。
剛一顯現,就急匆匆地凋零、落下。
“舉盾舉盾舉盾快舉盾”關卡里響起這樣的聲音。
匪徒們接二連三地反應過來,舉起一早就準備好的厚實木盾阻擋在前,遮攔彈幕。
火繩槍與弓箭乃火付盜賊改的基本武裝此乃世人皆知的事情。
因此,為了防范討伐軍的火繩槍,相馬眾特地準備了一大堆厚實至極的木盾。
這些木盾與其說是盾,稱其為“墻”可能更準確一些。
每一張盾都有30厚。最厚的,甚至厚達半米以上。
相馬山到處是原始森林,準備這些木盾,根本毫不費力。
火繩槍到底還是太落后了。在火力上,根本沒法與西方時下最流行的斯賓塞步槍等槍支相提并論。射一射無甲的目標,威力倒還湊合,但面對這種數十厘米厚的木盾,就稍有些力不從心了。
在祭出這一面面厚如墻壁的大盾后,受槍擊的人數立即大減。
不過,匪徒們的臉上卻沒有流露出任何放松之色因為除了身前的“蜂群”之外,還有頭頂的“蝗群”在無時無刻地威脅著他們的生命。
嘭嘭嘭嘭嘭
放開弓弦的聲音,不絕于耳地在青登的身周鳴響。
上百支羽箭帶著風,帶著寒意,為關卡的匪徒們帶來疼痛與死亡。
和弓2米多長的弓身,雖略顯造型浮夸,但威力可一點也不小
哪怕是放眼全世界,和弓都屬于毋庸置疑的“重弓”。
就殺傷力來說,和弓比著名的英格蘭紫杉長弓還要高。
從緊繃的弓弦上脫出并騰空而起的箭矢,以弧線的軌跡直往天空飛去。一直飛至最高點后悠悠下落,劃出一條優美的拋物線。
拋物線的一頭連著討伐軍的弓陣;另一頭,則連著關卡里眾匪的頭頂
破空的箭群,像黑蝗,像驟雨,像滔天的洪水,一口氣淹沒了關卡。
如同一把無形的鐮刀當頭劈下,只一擊便收割了十數把“稻穗”。
與被彈丸命中截然不同的血雨,在關卡的各處此起彼伏地綻放、噴濺。
因為和弓的殺傷力遠比火繩槍要弱,所以僅用普通的盾牌就足以應付討伐軍拋射而來的箭雨。
匪徒們手忙腳亂地將厚度正常的普通木盾高舉過頭,如蝗的箭矢將一面面盾牌射得千瘡百孔。
盡管已經及時舉盾了,卻依舊有一小部分箭矢穿過盾牌之間的縫隙,扎中某些倒霉蛋。
雖說雙方的談判已然破裂,但為盡可能地減少部隊的傷亡,我孫子還是想盡量促成“和平談判”。
因此,今日之戰,我孫子采取“火炮打蚊子”的戰術二番隊、三番隊、四番隊與八番隊全部派出一番隊做總預備隊。畢其功于一役一戰打疼相馬眾教相馬眾領教火付盜賊改的厲害,使相馬眾再不敢有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爭取在后續促成和平談判
一、二、四隊皆為鐵炮隊,八番隊與青登麾下的三番隊乃弓兵隊。兩種隊伍的數量相差不多,所以討伐軍里,彈幕與箭雨的密度相差無幾。
在一連串的優勢火力的打擊之下,關卡遍布彈孔與殘矢。
被彈幕與箭雨壓得抬不起頭的匪徒們,瑟縮地將全副身軀躲進盾牌的后方,不敢將半點肌膚露在盾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