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誰知青登才剛尖起耳朵,就被一串內容駭人聽聞的暴論給震得兩眼發黑。
“諸位在下認為,若欲匡時除弊,澄清宇內,就必須要恢復先秦的井田制”
說出這句話的人,是一個又高又瘦的麻桿兒。
井田
青登差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在前世的九年義務教育里,凡是認真上過初中歷史課的人,應該都不會對這個名詞感到陌生。
井田制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于商朝,到西周時發展成熟。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
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
到春秋時期,由于鐵制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一言以蔽之井田制是一種已經被淘汰了二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青登還未從強烈的震愕情緒中緩過神來,便聽得那個麻桿兒興沖沖地接著往下說
“在下認為,當今幕府與三百諸侯錢糧不濟,蓋因田制之弊”
“地方豪紳,以勢壓人,巧取豪奪,侵奪田產。”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現時西夷叩關,國家困于戰亂,用度浩大,賦稅日增。”
“值此國難之際,富豪之家卻依舊不改貪夫徇財之本性”
“腰纏萬貫者,一毛不拔;升斗小民,一貧如洗。”
“該征的稅款征不上來,該收的糧食沒有著落。”
“時至今日,此事幾近積重難返長此以往,國家局面恐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倘不變法圖強,只怕將來社稷有變,乾坤更易”
“亞圣曰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天下之田,哪止百萬天下之民,何止千萬,若能使耕者有其田,勤者有其業,勞者有其得,何愁無稅可征、無糧可收”
“假使銳意革新,重塑先秦的井田之制,則國家中興有望”
麻桿兒的這番康慨陳詞剛一落下,其身周頓時響起此起彼伏的叫好聲、喝彩音。
“不錯說得好”
“恢復先秦的井田制嗎唔,有道理。”
“廣瀨君你的想法與我不謀而合”
“說得對如欲使國家振興,必自田制改革始”
為了寫出腐儒們的那股文縐縐的酸熘兒味,作者君在寫今日這章時,真的是絞盡腦汁,把多年的漢語言文學功底都給掏空了本章最后的這段“井田論”,作者君逐字逐句地推敲了好久。
看在作者君這么敬業的份上,務必給本書投票哇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g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