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爆發出了一陣兒爽朗的笑聲。
自己之前,真的是白擔心了。
朱見深這小子,要比自己想象的還要機靈。
這一手玩的漂亮
先是退了一步,讓那些朝臣們高興高興。
然后再借著機會,馬上又將西廠給重新弄了出來。
一退一進之間,雖然還是保持了西廠,但是卻沒有和那些文官們徹底的撕破臉,能籠絡著他們,讓他們接著干活。
但也正是因為在此之前,朱見深已經退了一步,這些文官們再在西廠的事情上面放屁,就沒有那樣容易了。
之前皇帝已經給了面子,這個時候繼續放屁,那就太不識抬舉了。
更為重要的是,提出這事情的還是御史。
并非是朱見深自己說出來的。
當然,這御史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建言,究竟是出自于他們自己的本心,還是說背后有朱見深的影子,這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表面上的情況,就是如此。
朱見深這一手,比直接硬懟那些文官們,來的要好玩的多。
至少在朱見深所處的那種環境之下,動用這種手段完成目標,要比直接硬著來,效果要好上不少。
這朱見深很可以,自己方才還為他擔心是白擔心了
自己還真的是有一些,小瞧了這個后世兒孫。
朱標也一樣是面露笑容,心中的那些擔憂,通通消失不見。
相對于自己父皇的殺伐果斷,他覺得朱見深所采用的這種策略,還是很不錯的。
能讓很多文官們,有氣兒也要憋著。
打碎了牙齒,混血吞下去
“有了西廠的存在,接下來整頓吏治,就要方便的多。
再加上有西廠這把刀在手中握著,很多官員行事也都小心謹慎,很多都不負之前的那般囂張跋扈。
若非是朱見深整頓吏治,并且動用了這樣的辦法,大明的文官集團,將會更加的膨脹。
文官獨大的時代,也會早上多年到來。
而汪直此人,也成功的成為了大明歷史上的,四大太監中的一個。
只不過從汪直所做出來的種種事情上來看,可以看出,汪直此人能力是非常強的。
主管西廠之時,能夠把朱見深所交代的事情,都給完成。
巡視邊軍,如遼東,大同等地時,也都能夠立下功勞,完成任務。
成化十七年,汪直作為監軍,還三度抗擊入寇大同宣府的異族,取得黑石崖大捷,穩定邊防。
這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并不是擅權。
和王振,劉瑾以及魏忠賢這些比起來,要好的太多。
不僅如此,大明的武舉制度能夠健全,汪直也在里面出力很多。
成化十四年,汪直奏請說,武舉也要進行考試。
要仿照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錄取進士的辦法。
成化帝朱見深采納了汪直的建議,并命人摸索出來了相應的規章制度。
這些,一直用到了崇禎年間。
汪直此番奏請的意義,在于把武舉擴大到鄉試和會試。
使得武舉逐漸發展成為,與一般文史考試相對式的體系。
有利于武人人才的全面選拔。
不過就算是這樣,汪直最終的結局也不算好。
被文官各種的上書彈劾。
到了后來,被貶為閑人。
再之后,具體是什么命運,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
韓成的聲音落下,房間之內里的氣氛稍微有些沉重。
幾人的心情都顯得有些復雜。
朱元璋沉默不語,不過因為有著汪直的原因,對于宦官的認知,有了一定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