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寒清低頭淺笑,這位大師兄立事之初,多有迷茫不解之處,莫名覺得有些可愛。
想來當初宇文君建立恒昌宗時,也和大師兄如今的心境有諸多類似之處。
不過那時候的宇文君,還是有經驗豐富的大佬在背后出主意的。
譬如白鹿書院的院長大人,以及秋清丞相,和柏小衛這位副丞相。
現如今的井寒清,也扮演著當初秋清,柏小衛,蒲維清等人對宇文君的角色。
許多事,只要漸漸上路,后面自然會得心應手。
在井寒清等人的心里,他們的七律之首一直都是一個大才。
“笑什么?”伏城看出了井寒清略有“不懷好意”的笑容,他也跟著笑問道。
井寒清輕輕搖了搖頭道:“也沒什么,只是覺得這一天來的太晚。”
“不過,歸海之宴,還需大師兄親自書寫一份告示,并且用北王印蓋章。”
“具體內容,師兄可自行斟酌。”
“我若是代筆的話,便僭越了。”
“而且,師兄以后可能需得經常草擬類似的內容。”
“在我的印象中,大師兄的文筆雖不算出類拔萃,但也并不在平庸之列。”
言罷,井寒清便開始給伏城準備文房四寶。
伏城揉了揉下巴,心里也覺得有趣。
原來曾經想象之中的疑難雜癥,在自己挑大梁的時候是這般光景。
良久后,井寒清鋪好宣紙,將筆遞給了伏城。
伏城接過筆后,便直接書寫了起來。
“凡北境心系新政的仁義之士,皆可于今夜入北王府,參與歸海之宴,共襄盛舉。”
“北境當興,北人當立!”
沒有洋洋灑灑的長篇大論,言語也甚是簡單樸素。
但隨著伏城的北王印蓋章之后,這份告示,便不再簡單。
“師妹覺得如何?”伏城看向井寒清略有得意道。
井寒清直言道:“近幾日,來到霸州刺探消息的人很多,我覺得師兄應該再多寫幾分,然后都蓋上北王印,至少霸州四座城門的城墻上,都得有師兄歸海之宴的邀請。”
伏城拍了拍腦袋瓜子,干笑道:“多謝提醒,第一次做這些事,難免手忙腳亂。”
年輕的北王趕緊再度書寫了起來。
“文采如何?”伏城邊寫邊問道。
其實這份告示的文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股精氣神,以及北王殿下鏗鏘有力的態度。
這個節骨眼,也無人會在意北王殿下的文采如何。
但是伏城會自己在心里在意此事。
畢竟伏城早就給世人留下了文武雙全的印象。
井寒清一臉贊許道:“意氣沖天,北境當興,北人當立,可氣吞山河。”
其實單就文采而言,井寒清的文采,也只是稀松平常而已,而井寒清之所以這么說,也只是單純的拍了一個馬屁。
可惜伏城,并未意識到這件事的本質。
落筆結束之后,伏城站起身子,說道:“我覺得,這幾張告示,得我親自去張貼。”
“這樣,才更加能讓北人看到我的赤誠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