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球隊進入誤區了,我們不需要踢最完美的足球才能贏,我們可以犯錯,那沒什么大不了的,比賽還沒結束,還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我們只需要勇氣、決心、毅力,做最大的努力,看看對面的克羅地亞人是怎么踢球的為什么要在半場就泄氣”
“如果這群小伙子們認為他們贏不了克羅地亞,那他們就真的贏不了了。”
“我的父親已經89歲了,他正在電視機前抹眼淚,我恨不得上場去喊醒他們,小伙子們,醒醒,這是歐洲杯決賽,整個國家都在期待你們”
也許正是因為整個國家都在期待他們,這種壓力才讓場上所有人都喘不上氣,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理應是更強的一方,理應打出像剛開場時那樣流暢的進攻和進球,當他們不僅做不到、還被對方反擊了一個后,這種壓力就大到有點失衡了。
踢點球。
英格蘭隊中場時已經提到了這個戰術安排,南門寧可下半場他們回縮穩一手,也不要給克羅地亞絕殺的機會。
這一方面讓球員們稍微安定了一點,為自己的恐懼找到了出口,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他們難免情不自禁地要想,真的應該拖到加時嗎萬一加時又被進了怎么辦
真的要拖到點球嗎萬一點球大戰贏不了怎么辦
可是把死亡放在一小時后,又比現在就去面對那種風險感覺好多了,而且他們畢竟要聽教練的話,所以沒有猶豫的資格,只能一條路走到底。比賽往后拖對于克羅地亞來說倒是一件可以欣然接納的事,無他,他們需要恢復體力。
英格蘭要是換個年輕人上來沖,他們是頂不住的,現在對面主動把比賽節奏放緩,哪怕是踢加時和點球,對他們來說也是穩賺不虧的事,因為眾所周知,比賽踢得越久,就越和絕對實力沒關系了。
強如法國還不是一樣在點球中被瑞士淘汰。
大家總感覺點球大戰是以弱勝強最常發生的地方,是因為真正的強隊,或者說真正在比賽中發揮得好的那一方,不太會允許對手把自己撕咬到這種絕境。
雙方上半場踢得巨好看,下半場卻焦灼了起來,看得觀眾感覺屁股下面有猴子在抓自己似的,幾乎坐不住板凳。索斯蓋特戰術游移不定,是他主動打了防守,但也是他按捺不住又試著換人。第70分鐘時他扯下特里皮爾換上薩卡,第74分鐘又拿下賴斯替上亨德森。
克羅地亞按兵不動,不換人,主要是替補席也單薄,沒什么像樣的球員能拿上來,反正就是拖,就是控著球散步,留個沙德放在對面禁區里嚇唬人,做出隨時會攻擊的假想,英格蘭敢前壓就開球往沙德那兒送,幾次下來就把沒什么經驗的對手折磨得更小心了。
比賽果然被拖入加時,南門99分鐘時才拿下芒特換上了格拉利什,這仿佛又是加強進攻的意思,或者想用他踢點球,克羅地亞方面則是到此時才開始慢吞吞地換后衛上來,不斷利用換人來打斷節奏拖延比賽。好好的一場對決拖成了龜殼大賽,整個加時賽球迷們就沒能看到什么流暢的進攻,雙方犯規倒是不少,兩邊都是黃牌亂飛。
雙方都主動想放這一程進點球大戰,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雙方球迷和中立球迷都在或緊張或熱烈地根據還留在場上的陣容猜測點球人選,而南門的選擇再一次讓大伙陷入了迷思,因為他在第120分鐘時忽然用掉了一直死死捏在手中的換人名額,把沃克與下半場才上場的亨德森一起摘了下去,換拉什福德和桑喬上場。
bbc解說員都忘了想詞了,直接在直播中失態痛呼“不不不不不,不要讓年輕球員踢點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