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蘭大概總體的介紹了一下1500年以后得世界發展和變化。
這一番不算科學的介紹,卻讓群成員更加進一步了解了世界未有之大變局的初步輪廓。
“統一,讓我們走向穩定然后變化就沒有那么多”
“而西方,從頭到尾沒有統一,反而帶來了更多變化,變數”
克利夫蘭這一番介紹,無疑是讓朱厚照醍醐灌頂。
他不覺走到了世界地圖面前,看著世界的幾塊大陸。
尤其是看著被山脈隔著,被海洋隔著的東方大陸,好像逐漸明白了這一切。
“阿壽,這樣看來”
“他們說的”
“其實是我們東西方兩個世界,走了兩條不一樣的道路”
徐云妙也懂了。
“是的我們好像從始皇時期,一直走的是大一統的道路,直到1800年,也就是我們大明三百年后,我們東方一直都是處在領先地位的。”
“而1800年以后西方人占據了那么廣闊的陸地,廣闊的海洋”
“再加上,有紅薯和土豆讓他們的人可以不用餓死”
“他們那么多人,利用那么多資源”
“最終超過我們,好像是注定的。”
“而1800年以后,那個清帝國似乎也沒有去下西洋,占領這些地方,也不知道世界,其實還有更為廣闊的地盤,就導致他們迎頭趕上。”
配合著世界地圖,朱厚照終于算是大概了解了東西方發展的軌跡。
“當前在美洲這里,其實還沒有他們西方人涉足”
“美利堅他們只花了一百年,就吞下了那么大塊土地。”
“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也讓大明占據那么大塊土地”
“相當于世界一小半的資源也是我們的了”
“也需要從現在開始,花一個兩百年或者三百年的時間,經略美利堅”
“那樣我們東方文明,似乎就能從1800年以后,繼續領先世界”
再看向美利堅方向,朱厚照也發現,美利堅這塊無主之地,對大明未來,不,整個漢民族的戰略意義。
朱厚照陷入深思和對大明未來的考量。
聊天群中,總統們也經歷了一場思想洗禮。
美太宗杰斐遜聽克利夫蘭你這么一說,我感覺我們美利堅,好像是世界發展進步的催化劑不,應該是整個南美,是我們西方世界發展的催化劑
杰斐遜也沒想到,克利夫蘭還能跳躍到大航海時代,說今天的格局。
美世宗羅斯福大概可以這么說是從我們獨立之后感覺世界的進程加快了。
美英宗克利夫蘭不,羅斯福,你又錯了我感覺我們美利堅獨立,并沒有那么偉大。是美洲的發現,是哥倫布的偉大美洲如果不被當成是東方
額這點,我又感覺是東方的原因
東方如果沒有領先世界一千年或者兩千年
我們不會對他如此著迷。
然后如果東方很落后,可能我們也沒有對外擴張的興趣。
如果不擴張,就發現不了美洲大陸。
美洲大陸不被發現上帝給我們的土豆、紅薯也不會被帶到全世界。
是這兩樣東西,養活了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出現在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