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戰況吃緊,而軍中又糧草告急,朝廷不得不分撥出幾個輜重營將上千石米糧、豆、鹽等運往慶州。
回元久不退兵,慶州駐軍又無力與之交戰,兩相耗持之下,鄴軍逐漸占據下風,倘若回元采取急攻戰略,慶州必然不保。
如此情況下,師旦一黨再次提出以和親止戰,只需挑選一位未出閣的女子賜公主稱號,便可代大鄴出關和親,換兩國之和平。
陸尚書為此將師旦罵了個狗血淋頭,直言他是懦夫行為,被一個小國騎上頭來欺凌也不知反抗。
師旦則云淡風輕地抨擊,說陸尚書明面上是文官,實際長了副莽夫骨頭,明明可以用女人解決的問題,非得勞民傷財方肯罷休。
兩派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幾經爭斗,始終不得結果。
這天散朝后,昭元帝將柳柒叫去了御書房,吃過茶后,昭元帝說道“天下太平已久,朕竟忘了居安思危,這些年大力扶持文臣,致使武將式微,如今邊境動蕩,竟不知如何抉擇。”
柳柒對皇帝的心思能猜個大概,知道他心中早已有了主意,許是因著什么顧慮才未定下決策。
放下茶盞后,他恭聲應道“陛下驍勇,幾次北伐都令敵人聞風喪膽,如今即使沒有良將坐鎮慶州,回元短時間內也不敢輕易攻城。”
昭元帝道“中原與北方蠻夷的戰爭素來都在雁門、玉門兩關,沒想到回元這次竟不遠萬里周折偷襲慶州,將我軍打了個措不及防。”
柳柒道“回元背靠強敵大夏,若非有大夏撐腰,他們也不敢如此涉險。”
昭元帝吃了半杯清茶,正色道“朕決意親征慶州,柳相以為如何”
柳柒道“陛下親征,定能驅逐宵小,但此舉太過大材小用,朝中可出兵慶州者大有人在,無需陛下御駕出征。”
“哦”昭元帝問道,“不知柳相心中是否已有人選”
柳柒道“淮南王十七歲隨陛下南下出征大理時,曾于千軍中斬下熾央將軍段維紅之首級,威名顯赫,震攝三軍,若由他率兵增援慶州,定能大獲全勝。”
昭元帝又問“若他為主將,誰為副將”
柳柒腦海里閃過一個名字,卻沒有將它說出口。
沉吟幾息,他說道“朝中武臣良多,無論誰當副將,都足以協助淮南王平息這場戰亂。”
昭元帝淡淡一笑“珩兒腿傷似乎還未痊愈,若是行軍,恐有不便。卿之建議,朕定會慎重考慮。”
柳柒怔了怔,旋即應道“是。”
翌日早朝,昭元帝定下決策,欲往慶州增派八萬兵力,力退回元大軍。
昭元帝道“馳援慶州需一名主將和兩位副將,眾卿可舉薦賢能,朕必將傾力用之。”
師旦當即持笏出列“三皇子曾數次隨陛下出征大夏,對北方地形爛熟于心,臣認為由三皇子掛帥,定能旗開得勝。”
陸麟道“三皇子雖驍勇,卻過于莽撞,而主帥最忌意氣用事。臣倒是覺得淮南王當擔此重任,且王爺也曾隨陛下南征北戰功赫顯著,其心思之縝密,正適合排兵布陣。”
趙律衍和趙律白互相對視一眼,誰也沒有在這個當口接話。
柳柒鮮少在朝堂之上與人爭辯,他靜靜聽著師中書與陸尚書的話,又抬眸瞧了瞧昭元帝,心中似乎已經有了答案。
昭元帝平日雖偏心趙律衍,然兩軍交戰并非兒戲,趙律衍尚年幼,心氣高,又極容易沖動,相比之下,趙律白的冷靜持重反倒能博得昭元帝的信賴。
更何況當初昭元帝暗立太子就說明了一切,趙律白和趙律衍之間,如果有一人是用來當兒子的,那么另外一個便是用來治理天下的。
誠如他所料,昭元帝果真在兩位兒子之間做出了最佳的抉擇“陸尚書所言甚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