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地在二十四小時內快速成型,壁壘,壕溝,火炮陣地,“森林”的雷達網(大量的桿子組成的陣地雷達),反導火箭網,大型氣溶膠防護罩塔,一應俱全。
這些基地的位置在數千公里混亂的戰線上,通常能隱秘坐標長達五天。
而一個基地展開在三天后就會生成數千只漫步者機甲的兵團。這對于戰略防御一方來說,必須要集結大炮兵和裝甲集團才能消滅。
而在地下先進的納米缸體中。
納米機器人在水銀介質中,將一個個陶瓷和有機物零件拼接成兵器,而在缸體外,一個個棱柱模塊外形的納米機器人集合塊,正在指令下化為液態,流入缸體內輔助制造。
在這場大進攻中,和鐵龍脊軍事集團簽訂合同的科研團隊,也被派往了這個區域。
燃輪外派的科研團隊是簽訂了高額的商業保險,倘若鐵龍脊兵團出現了交戰頹勢,他必須保障科研團隊后撤,否則商業保險的價格會變高,下次雇傭科研團隊的價格就高的可怕了。當然,對燃輪外派的科研團隊來說還是有風險,不過工資高,燃輪教育中培養的基本都是不怕事的。這幾年,大批量的工程師出門跑業務,這甚得聯邦少壯派軍官們的歡迎,這群少壯派已經從貴族化越來越轉為資本主義,從權威馭人,傾向收攏經濟鏈,拿錢來雇傭。當然這越經濟化,少壯派和燃輪的聯系就越來越緊密。
巍山啟就是當代出門跑業務的年輕工程師中的一員。不過他不是為了錢。
現在在水銀培養倉前,巍山啟拿著投影記錄器,用手推動線條,拉出的球體、立方體構建出立體模型。
顯然眼下這種類似生物的,培養設施,讓他著魔。
激動到了顫抖的巍山啟心里道:“這,這是凝物者的科技樹,不,某些地方要更高級。我,只要能好好把握,那么就能技術跨越!”
他轉頭扭動到了通訊塔的方向,深吸一口氣。平復了心情。——計劃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難免有些情難自禁。
而他的計劃能不能開花結果,必須要找鐵龍脊見一面,取得他的支持。
……
巍山啟擅長的項目是大腦信息對接技術。然而近年來,他一直研究“如何通過納米蟲對機械人偶外露的數據接口進行數據攻擊”的課題。
然而這種‘心控’技術,在燃輪內是政治極度不正確的科技,是違反道德科技。
因為大部分人在沒有了解這種技術前,就非常反感:“你今天可以研究控制機械人偶,未來保不準利用腦芯片的漏洞,來研究控制我們的技術。”
任由巍山啟反復解釋,這不可能控制自由人,只能控制留有信息接口的人類,而這項技術恰恰能反駁機械人偶的錯誤。
巍山啟連續三次對上層申請。
第一次:是百分之八十的人反對,百分之十六的人棄權。
第二次:百分之四十的人反對,百分之五十的人棄權
有時候呢,大眾就是憑借第一印象來決定一個科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