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還未向妹
妹賀喜。”施氏滿面春風,很為小姑子高興的模樣。如今總算回到京城,一家子團聚,公爹那里總算能有個交代。只等再過幾年,另一個小姑子回京,一家人便是真團圓了。
施氏同陸氏一樣,俱是大族出身,也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兩家算是聯姻。
陸氏一向同大嫂投契,之前亦婉及笄,陸氏正是托了嫂子,這才請了大理寺卿施夫人做正賓。
“等妹妹過陣子有空,可得回家看看才是,爹總是念著你呢。”陸太傅不僅念女兒,還念女兒的功課,不過這話施氏沒告訴陸氏。
“過幾日便回。”陸氏笑著答道。要是當初圣人給陸太傅在親仁坊賜了宅子,這回家就和串門沒什么區別了。
施氏和令國公夫人也很熟稔地見過禮,三人都是當時京城里有名的才女。先皇后在世時經常辦詩會,請各家女子入宮赴會。那時候無論大小官員,都爭著延請名師教導家中兒女,只為求能得先皇后垂青。
說起來陸氏、施氏以及令國公夫人,三人都曾在先皇后身邊做過一陣子奉詔女官,替先皇后起草過詔令文書。這在當時的官宦人家看來絕對是恩榮備至,而現在三人各自做了掌家的宗婦,也依舊保留著當年在宮里穿過的女官禮服,也算是先皇后留給后人的念想。
陸氏和大嫂契闊一番后,順勢提出了請她來給亦安的及笄禮做贊禮的請求。施氏一口答應,還對令國公夫人笑道,“康常,看看我們家鳳言,對她女兒真是照顧啊。”這也是玩笑話。
令國公夫人也笑道,“朔月,什么你家鳳言,日后指不定還是我家鳳言呢”話沒說完,令國公夫人先自笑開。施氏,名朦,自朔月,出身吳興施氏。
施氏一向知道令國公夫人想要和小姑子再結兒女親家,要不是朝廷明令中表不能通婚,她早就和小姑子親上加親了。
“康常,你且收著樂些,依我看,鳳言還未應下你的話呢。”不得不說,施氏對小姑子著實了解。
令國公夫人一噎,對陸氏抱怨,“阿朦老是這樣,每次說不過她,總要請皇后娘娘來評理”話沒說完,三人俱是愣住。皇后早已過世多年,就連她唯一留下來的子嗣,也早就去尋她團聚了。
不意提起這樁往事,令國公夫人強行轉移話題道,“反正又不會許給阿朦你,我呀,才不與你爭呢。”令國公夫人知道自家條件如何,還是很拿得出手的。
還不待重新說起話,薔薇又進來通報,“稟夫人,城陽伯夫人來了。”陸氏面色微變,急忙起身,肅了神色問道,“到哪兒了快帶我去迎。”
城陽伯只是伯爵爵位,怎么他家夫人來了,會讓陸氏這樣對待。就連令國公夫人和施氏,面上也收斂了笑意。
令國公夫人見好友這樣,不由勸道,“當年又不是你對不住她,這些年為她撫養女兒,比你親生的還要好幾分,這些咱們都是看在眼里的。”陸氏大嫂雖然沒說話,但意思顯然是一樣的。
如今的城陽伯夫人,正是陸氏原來的二弟妹,白家原來的二夫
人,馮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