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夫人和陸氏分別對亦安說了一番教導之言,并不長。
亦安的及笄禮在翰林院掌院學士夫人的主持下,完美落幕。
陸氏欣慰地看向亦安,“是大姑娘了。”這話陸氏對亦真說過,對亦寧說過,如今終于輪到亦安了。
亦安臉色微紅,不是害羞,是來來回回換衣裳、走動,給累的。陪著走了一遍的亦真、亦嬋、亦寧,沒一個面色如常的。為這個,亦真要亦安請她吃酒,后來一眾姐妹在碧云館吃過一回宴,這才作罷。
亦安的及笄禮剛結束,有觀禮的夫人就來問亦安可說了人家這是見陸氏看重庶女,想著和白家結親。若非看重,及笄禮這樣盛大,一邊是勛貴中根基深厚的令國公夫人,一邊是士林中素有聲望的陸太傅的兒媳,兩人都出身大族,還得了臨清公主的釵,這是庶女能有的待遇嫡女也不過如此了
動了這個心思的夫人不少,她們爭不過靈令國公夫人,難道令國公夫人連這個也要爭去做兒媳婦不成便是不相熟的人家都知道,令國公夫人的幼子,是極受國太夫人看重的。等閑人家的貴女,且還瞧不上眼。但出身一條,便絕不可能讓國太夫人招亦安做孫子媳婦。這難道不是自家的機會
因此幾位有意結親的夫人格外熱情,把亦安夸了個天花亂墜。及笄禮都是這般場面,以后出嫁的嫁妝難道就簡薄了陸氏不會丟這個人,便是庶女,幾位夫人也認了。又不是誰都是令國公太夫人,眼光高得嚇人。
陸氏便借著這個機會,再提了回要把亦安留到十八的話。幾位夫人倒也未曾生疑,如今哪家愛女兒的不把閨女留到十七八再出嫁單看白家,除過最大的亦真不說,余下亦嬋、亦寧,俱已十七,還未說下婆家。便是現在開始說親,等走完三書六禮,怎么也不得十八九歲了。
所以陸氏一說這話,幾位夫人更是深信不疑,陸夫人這是對庶女極為愛重,才會與嫡女一般對待的。
這個時候嫡庶又不重要了。
能被陸氏特意下帖子請來的夫人,哪一個不是火眼金睛雖說亦安是庶女,可這幾位夫人看了,便是說亦安是嫡女也是有人信的。
這便是經年累月養出來的氣度。這些夫人見過的女孩兒多了,要是一眼看不出個子丑寅卯來,還怎么給自家挑兒媳和陸氏層次差不多的夫人,就看出來三房的庶女雖穿著上與大房的女孩兒差不多,但舉止間總是見一絲拘謹,有些放不開手腳。這便是性子養得不大方,也是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讓彭氏照著亦嬋養幾個庶女吧
亦和雖然也內向,但行事間并不見拘束,與一眾貴女答話時雖也害羞,但絕不會口齒不清,讓人家聽不清她說的什么話。這點上,亦婉姐妹幾個就比不上亦和。
不是陸氏故意凸顯自家女兒,而是亦婉幾人被彭氏養得性子如此,要掰過來不得水磨功夫地去養又豈是一兩月間就能見成效的
所以陸氏才會讓家里的女孩兒一處處著,為的就是盡量磨去這種天然的詫異。
或許有夫人會說陸氏嫡庶不分,是亂家的根源。但這是皇家才有的說法,且陸氏自小就沒被陸太傅教什么嫡庶有別的話,對女孩兒們天然多一分寬和。女兒家不像男子,男子便是受了委屈,也是學業、仕途上,今日受了委屈,明日還有能找補回來的機會。女兒家要是受了委屈,指望自己找回臉面的可能太小,不是指望父親,就是指望丈夫。要么是娘家兄弟有能力,要么是兒子有學識。
陸氏把所有的好處都占全了,看自家女孩兒在這方面上欠缺,也愿意幫補添上。
這便是嫡母與嫡母之間的不同,像彭氏,縱是有這個家底,也不見得會給亦婉姐妹辦這樣的及笄禮。
但只能說彭氏為人不行嗎摸著良心說,彭氏這樣,在嫡母里,已經算中上水平了。不打不罵,又不立規矩,對姨娘們也有好臉色,沒讓亦婉姐妹做沒生母的孩子。
世人多苦,有時候并不分男女。
便是陸氏,就一定過得十全十美
因著文妙真人的事,為著圣人的一句話,陸氏也有整夜整夜睡不著,要靠安神湯入眠的日子。人又不是鐵打的身子,多憂多思,都是會折損壽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