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氣是從何而來的。這王府也忒大了些就算是圣人親子,平王、恭王、景王二兄弟的王府,哪個也沒有安王的王府精致華麗。
因為傳旨的關系,亦安經常到二王的王府走動。只能說二王的府邸符合親王規制,但若說圣人對哪個有所偏愛,這話卻不能昧著良心說了。就連定王、端王的王府,也比二王的要大一些。
如今到了有“小皇城”之稱的安王府,亦安這才見識到了什么叫天潢貴胄。圣人的皇城修得再華麗,人家是皇帝,誰敢說嘴安王有這樣的府邸,全是托了祖宗福蔭。
飛檐斗拱,亭臺樓閣,無一處不精致。
王府西北角,太祖仿著宮里的脈望樓,給幼子修了座天一閣,既然是疼愛幼子,也是希望幼子修身養性,以文成性,不要摻和到朝政里去。
畢竟安王前面幾個兄長,在太祖皇帝活著的時候就流露出對大位的覬覦。安王倒也不負帝望,真個兒作了一輩子富貴閑人。只是那座藏書豐富的天一閣,傳承到如今的這位安王手里,已經荒廢下來。只有王府長史,還時不時去翻閱經典。
安王府實在太大,亦安又是第一回來。焦清便想叫王府下人領著他們去找安王,不想正碰上王府長史官。
一個面容清瘦的中年文士疾步上前,對亦安和焦清道,“不知天使駕臨,還望海涵。”谷長史自從中進士以來,在安王府做了十幾年長史。品級雖不低,但想往上走,顯然是缺少幾分助力的。
安王又是個閑散性子,前些年倒還好,近年來為求子愈顯瘋魔,把王府一干雜事都交給長史處置,自家耕耘去了。
只是本朝宗室大多無有實權,安王富貴已極,又不追求權力。定王、端王一個管著內務府,一個管著理藩院,雖說最后還要圣人點頭,但到底也有個差事。只有安王,連向圣人討差事的想法都沒有。要不是安王年年向圣人進獻不菲壽禮,也在宮宴上露一回面,旁人都以為安王不打算與皇家來往了。
端王、定王羨不羨慕不知道,反正安王這份家財,實在惹眼。
安王如此行事,作為安王府長史,谷初平又能沾多少實惠安王富貴不假,谷長史平民出身,如今也是良田數頃,衣食無憂了。
不過今日,安王明顯招了圣人忌諱,作為王府長史,谷長史本就有勸導安王的職責。更不用說王府長史本就是替王爺受過的,便是安王真的恣意妄為,也是長史教導不力的緣故。
本朝對非圣人一脈的親王提防到了極點,像二王至少還有個掛名王傅,翰林院的侍讀學士和侍講學士也是不是過府,為二王講讀經典。
而這些在其余親王、郡王府里是俱看不著的,除非某些天賦異稟的親王、郡王在文學上有天賦,不然都只是保證了最基礎的教育。至于各王府自家延請名師大儒講學,這個宮里是不管的。只是宮里不會主動派類似翰林學士的人物常駐各王府,主打一個散養。
至于諸王的文化水平,那就完全要看父輩的重視程度,和其本人愿不愿意繼續深入學習了。
大部分宗室子也只能說不是文盲,要說真有多少才學,不過是應了紅樓里的那句話,不作睜眼的瞎子罷了。即便是舞陽長公主本人,也不拘著獨子進學,只在國子監念過五六年書,便領了差事,當他的富貴閑人去了。
如果某個宗室下死力讓子嗣進學,不是這家窮得揭不開鍋,要靠走科舉掙一條活路。要么旁人就要懷疑,這家子是不是有些別的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