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不會給你時間憐憫。
顧幾吸了口氣,將死掉的花豹幼崽交給了附近的工作人員,然后便驅車趕往布拉馬普特拉河岸邊。
它是亞洲主要的大河之一,發源于夏國蕃州境內,上游名叫雅魯藏布江,在印度阿薩姆邦境內與其他兩河合流后始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流經孟加拉國后稱為賈木納河,最終于瓜倫多卡德與恒河匯合,形成巨大的恒河三角洲,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為2900公里。
印度往后的河段流域,也正是顧幾預測的未來洪災方向。
從數據上看,印度在布拉馬普特拉河上共建有3800公里的堤防,有44個城市建有防洪工程,并對河道進行了整治,建有治導工程。
可根據歷史災難事故來看,顯然這些防洪基建并未發揮有效的作用。
一方面是因為天災原因,季風持續帶來強降水,另一方面,或在人為,就是灌既和供水
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內,尤其是河谷和平原地區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地區之一,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國的人口均超過一億,流域內兩億居民主要以農業為生,農業灌既需水量很大,可河流的徑流年內分配不均,607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
為了保證用水需求,大壩就必須蓄水,以備非汛期或旱期使用。
而印度積蓄的大壩往往都非常夸張,動輒幾十上百米,最大的一個甚至有上百米,庫容蓄水近百億立方米,這些蓄滿了水的大壩,一旦在暴雨強降水期間得不到及時排泄,而引發連續潰堤的話
后果難以想象。
要知道,塘州西湖的水容量是1448萬立方米,成百上千億立方的蓄水,相當于數百個西湖同時砸下來,威力甚至要比核彈還要恐怖
這不僅讓他想起了夏國歷史上最慘烈的758水災,事故造成26萬人不幸遇難。
顧幾算是明白了。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人為襲擊
公衛有查士丁尼瘟疫,死亡1億人;人為襲擊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約9000萬人死亡;天災有里斯本大地震,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事故有切爾諾貝利,導致了前后有93萬人死亡。
四大危機領域,沒有一個是善茬兒
來到高哈蒂城鎮邊緣。
這并非是顧幾不想繼續向前,而是他已經無法再向前走了,城鎮積水已經沒到了越野車前風擋一半的位置,如果強行到岸邊,恐怕就要輪到他自救了。
于是顧幾將車輛退回去,靠在了一處相對安全的位置,搖下車窗,背上背包,套上救生衣。
這并非他水性不好。
事實上,自從獲得了海上近身戰術行動訓練技能,他的游泳技巧甚至不亞于一些省隊運動員,其中防溺斃方面更是大幅度超越后者。
畢竟特種訓練要考慮的就是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適用性。
可俗話說得好“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萬一下一秒大壩突然潰堤發生洪水,他就算是浪里白條附身,也不可能比普通人強到哪去,而一件救生衣就不同了,良好的漂浮性能保證他即使撞擊昏迷,也能漂浮在水面上,這會帶來本質上的生存區別。
而攜帶背包也是一個意思。
萬一車輛發生意外,他至少還有一包重要物資。
四年特警出身的顧幾,腦子里始終遵循著警務戰術中的“危險加一”原則,把面臨的危險和處置的難度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加以考慮,永遠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戒備。
游到城鎮邊緣附近。
顧幾感覺岸邊幾乎跟河流沒什么區別了,因為暴雨強降水的緣故,河水與積水連成一體,湍急的流水,如同狂奔的野馬群,氣勢洶洶地在城鎮墻壁與對岸樹木中橫沖直撞,發出聲聲奔突咆孝。
以至于他不抓著墻根兒,都不能在水中穩住身形。
“哞”
倏地,他看到一頭對岸的水牛被岸邊的急流卷入河中,沒等來得及反應,僅僅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水流卷出了十幾米外,毫無反抗之力。
“這太可怕了,人一旦被卷進去,根本沒有逃生的可能”
他甚至來不及思考其它情況,趕緊掏出電話,提醒基蘭縣長,通過應急廣播也好,媒體也好,禁止所有民眾靠近岸邊,包括岸邊附近的居民,全部遷移到別處,然后又將情況轉述給了法緹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