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次入侵的力度和之前相比,又實在是太過弱小了。
那么答案只有一個,他們再不南下,就要餓死了。
南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南下入侵對于突厥人而言其實是有兩方面的原因。
一來他們可以搶奪物資,二來他們也可以消耗過多的人口,節約口糧。
在判斷出這一點之后,李世民果斷決定開始對突厥人發動進攻
剛好李世民需要一把刀子,對面就傻不愣登的把刀子給遞了過來。
說到突厥人內部的叛亂,這其實還和李世民有一定的關系。
在中原見識到李世民說一不二的模樣之后,頡利可汗心中那早就蠢蠢欲動的心再也忍不住了。
他也想成為李世民那樣的人,他也想成為說一不二的君王
可草原之上是部落制,他這個名義上的可汗其實對其他部落的掌控力并沒有別人想像中的那么強大。
權利的收攏和朝向中央靠近是一個帝國畢竟的歷程。
如果真讓他做成了,說不定他就是歷史上第一個成吉思汗
只可惜這家伙的能力匹配不上他的野心
頡利可汗重用的家伙是一個從中原叛逃過去的漢人,名叫趙德言。
此人只是一個小人物,但因為干出來的事情實在是太過離譜,因此在史書之中亦是有了一席之地。
這家伙干了什么呢
由于他漢族讀書人的身份,而且十分擅長鉆營,因此在突厥他便得到了頡利可汗的高度信任。
一聽說頡利可汗想要向中原的皇帝一樣擁有權勢,趙德言立馬就知會了意思。
按照草原之上的風俗習慣,起初突厥人的管理十分簡單,無非就是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這種簡單的管理方式雖然簡陋,但對于草原之上的這種生態而言,卻是十分有效。
對于草原之上的部落人而言,簡單有效是最重要的
可趙德言為了投頡利可汗所好,不僅命令草原上的各部落的部民移風改俗,還設置了眾多條條框框。
于是這便引發了幾乎所有人的不滿。
可偏偏頡利可汗就吃這套。
在他看來,自己想要變成中原天子那般說一不二的人物,自己手下的臣民自然也應當向大唐的百姓學習才對
若僅僅如此倒也罷了,可頡利可汗橫征暴斂,加上草原之上最近幾年災難頻發,導致草原愈發動蕩不安
這些還都不是頡利可汗最為致命的問題。
頡利可汗最致命的問題是,身為一個突厥人,他不僅不信任突厥人這個基本盤,生怕他們搶奪自己的權利,反而是利用胡族人來限制突厥人
權利制衡的手段對于一個強大的帝王來說是必要的,只可惜頡利可汗學了個四不像。
他信任的那個民族本身就奸詐狡猾,后來更是因為和突厥人產生了共情,竟是反手將頡利可汗出賣了。
貽笑大方了屬于是。
這下頡利可汗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最終導致了今日之叛亂。
只能說有其因必有其果
戰爭的過程乏善可陳,大唐一路勢如破竹,堪稱順利到不能再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