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月球城計劃方案,有很多特殊企業、機構,依靠大夏航天集團這個渠道,使用逐月星艦的往返貨運服務,將“月球快遞”成本控制到了一個離譜的區間。
曾經,美利堅希望依靠《阿爾忒彌斯協定》,與28個國家合作建立月球資源開發權益分配機制,而現在,大夏官方卻是通過與九州科技的合作協議,悶聲不吭的在擴展月球的可利用項目領域。
剛開始,大夏官方的科學家們還在為更多樣化的月壤、月巖標本而興奮,到現在,普通的月巖、月壤已經無法“刺激”到這些尖端科學家的敏銳神經,他們現在想的更多是如何通過“體檢”和訓練,自己親自去月球城的實驗室進行實驗。
夏科院的那些中老年院士,在這段時間,都有一些常態化的口頭禪。
“放我們上去!我才六十五,正是應該拼搏的年紀!”
“九州科技都能讓四十幾歲的工程師登月,我們這五十幾歲的差在哪點了?而且都安全往返了這么多次,你們還想什么?”
“哎呀,我都這么大一把年紀了,什么風景沒看過?現在我的腦子也轉的沒有年輕人那么快,讓我去登月,哪怕是真的出現什么問題,導致我本人在月球上去世,那也是死得其所。”
“咱們的項目已經困在這個關卡這么多年,就是因為咱們沒有銳意進取的精神!我可以帶隊,帶那些年輕人,去月球實驗室!”
“我們在地面上做實驗,雖然能夠拿到一些月壤材料,但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靈感!我們如果可以在月球的低重力環境生活,說不準某一天就能夠靈光一閃!將難題給解決了!”
五六十歲正是當打的年齡,因為桃夭和其他補劑的存在,很多七十歲左右的院士,也自覺身體素質很好,那叫一個踴躍報名,想要登陸月球。
偏偏這些人的“徒子徒孫”人數太多,這里鬧一鬧,那里求一求。
甚至某些院士在高校課堂上,都會在間歇之余,語氣感慨的表示:“希望咱們在座的同學們可以多多鍛煉身體,保持強健的體魄,然后才是對科研有堅韌不拔的毅力,不然你們以后要是身體太差,有些科研項目,你們想去,也沒有辦法。
我都還沒有到退休年齡,都不允許我去做那些科研項目了,唉……”
感慨之后,再熟練的打開茶水杯,輕輕喝一口茶水,神情感嘆。
不過這也不怪大夏官方,大夏航天集團內部也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工程師、科學家,想要登月,甚至大夏航天集團都將這些人的名單遞交給了九州星海公司。
但是在星海公司的篩查之后,所有真實年齡超過45歲的工程師、青年科學家,都被拒絕放進登月名單當中。
甚至有個別年齡剛到45歲的工程師,也在體檢之后,被通知不允許登月。
或者說,他們都是暫時不能登月。
而這個規定,則是顧青本人定下的。